“我有时候会想,她会不会埋怨我把她生成这样。”

这是71岁的看护者杨女士,望着房里卧床的45岁女儿微微安,说出的一段话。

微微安从出生就与一般婴孩有所不同——出生时没有啼哭,第二天又看似正常,七八个月大还不太会走路,医生指或是发育迟缓,直到1岁半发烧频频入院且病情反复,医生后来做了鉴定才发现,微微安患上的是肌肉萎缩症第二级,当时她2岁半。

“后来我们常常进出医院,因为她的抵抗力很弱,很多节日我们都在医院里面度过”,杨女士感慨地说。

微微安3岁时,杨女士和丈夫离婚。她靠着父母的帮忙独自将女儿带大,直到微微安16岁才辞职,全职照顾她。

“当时她的病情反复和严重,还需要用到呼吸器等,所以我只能辞职照顾她。到了19岁,有次又发烧入院,同样是肺部感染,医生跟我说她可能过不了这关,让我要有心理准备。”

但微微安生命力坚强,20岁再面对类似情况也安然度过,24岁医生建议将喂食管直接放入体内,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于是从那开始,微微安便只能喝奶,而且因为肌肉萎缩,只能卧床无法自理。

访问的时候,杨女士多数时间都是满脸笑容,或许对女儿的病情已经淡然,亦或是她个性乐观豁达。记者问她,这样的她还有什么事能让她伤心难过?

“脾气一定会有的,有时憋在心里很久也会爆发,但我尽量不要。我会担心,如果我不开心影响到她,会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是有时候她会觉得我做得不够好,但我都已经尽力了,我还能怎么样?”

满脸笑容的母亲,访问时提及对女儿的不舍,罕见落泪。(视频截图)
满脸笑容的母亲,访问时提及对女儿的不舍,罕见落泪。(视频截图)

女儿的孝顺 是希望自己先走

采访过半,房里捎来微微安的一句话,就是她希望自己先走(离世),这样妈妈就能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是赌气,不是埋怨,这是45岁的她心疼妈妈说出的一句话。

杨女士听了这么回答:“谁先走比较好,我觉得我先走比较好……啊不是,我先走了就没人照顾她了,那还是……但我也不希望她离开,剩下我一个人怎么办?有时就是很矛盾,她走了我可能可以做很多事,但少了她也没什么意思。

“我也想过,可能我可以去旅行,可以去上课学东西,可以去当义工帮助别人,可能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很矛盾,对吗?”

从网店到全职工作 微微安用眼神开创新生活

微微安从90年代网购热潮还未兴起前,就自学开始在网上售卖首饰和衣服等。她通过电脑前的特别辅助器材,用眼神就能操控鼠标使用电脑,而收送货则由妈妈代劳。

冠病疫情期间,网购盛行,微微安正式建立网站,售卖的物品五花八门——有季节性物品如年饼和月饼,也有海鲜和饮水过滤器等。她希望藉此来帮补家用,每个月1000多元的开销,除了慈善机构的补助,就是微微安的这份小生意。妈妈骄傲地说,女儿很聪明,从语文到开网店都是自己网上自学,有时还会反过来纠正她的英语。

如今借助科技,除了硬体升级了,她也开始利用软体学习设计,用Canva设计图像并进行T恤印制,满足她天马行空的幻想。此外,她和妈妈也正好庆贺新的人生里程碑——微微安拥有全职工作了。

看着女儿经营的网店生意,母亲脸上满是骄傲。(视频截图)
看着女儿经营的网店生意,母亲脸上满是骄傲。(视频截图)

微微安入职的是一家线上培训公司,职务是线上课程管理员(zoom class admin),每周大约上班三四天。杨女士受访时笑着说,女儿现在有收入了,也会请她吃饭和买东西给她,自己也为她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