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今年庆祝成立40周年,这一年来除举办更大规模的常年活动,也积极培训青年领袖,并在确定总会大厦能续用30年之际,计划“软硬兼施”,从提升大厦设施,到提供行政援助,多方面支持宗乡会馆的传承发展。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通过创新与延伸常年活动,总会希望让40周年的庆祝更具意义,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的公众参与。他说:“借此机会,总会也想凝聚社会大众,加深他们对本地宗乡文化的认识,促进跨族群的交流与情感。”
携晚晴园办“端午粽香溢晚晴”活动
今年,宗乡总会首次与正在闭馆修缮的晚晴园携手合办“端午嘉年华”,筹备一系列名为“端午粽香溢晚晴”的活动,在宗乡总会举办端午节巡回展和晚晴园历史与文化巡回展、童话故事会、艾草养生锤手作坊等。同样是年度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从一日活动增加到两日,并首次与国防部的全面防卫与联系署合作,举办新加坡武装部队60周年纪念展,阐述国民服役的意义。另一个展览则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策划,讲述先辈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历程。
蔡其生提到,本地公民如今对国家信约朗朗上口,许多人可能不清楚,中华总商会是新加坡致力争取公民权法的先驱。1947年,中华总商会倡议本地居民应享有平等公民权,并在1951年正式提呈具体方案。总商会开启了争取公民权运动之路,为新加坡自治与独立奠下重要基础。他说,为了纪念这个历史事件,总商会举办巡回展,其中一站就落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上。
蔡其生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提醒人们国民身份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经过先辈的积极争取,并且不只限于单一族群,奠定了新加坡公正民主、多元包容的社会面貌。”
拟扩大青年领袖培训计划
本地华人会馆长期面临传承挑战,宗乡总会计划扩大系统的青年领袖培训计划。自2025年7月起,总会和新加坡社科大学合作,开办一系列专为宗乡团体量身打造的领导课程,首轮课程内容包括“会馆的治理与财务管理”和“战略性领导与继任规划”,以及“多元共融与志愿者管理”。
蔡其生指出,这些课程得到“技能创前程”终身学习计划支持,经过津贴后学费廉宜,如果报名上课的成员本身还有“技能创前程”余额,甚至可免费报读。
他说:“经过筹办首轮课程的经验,我们意识到这些课程重视学员互动交流,以小班制更为理想。我们将在未来两个月开办第二轮课程,让无法参加首轮培训的会馆成员有第二次机会。”
长远来看,宗乡总会鼓励属下团体采用多元化的领导结构,推动青年和女性从基层走向领导层,给予他们实战机会,在会馆方针和决策中纳入更多元的声音。他认为:“这不仅让组织架构更具包容性,也能提升整体的应变与创新能力。”
同时,总会倡导属下团体善用年轻人的兴趣与专长,尤其在数码转型方面,让青年参与社交平台运营、网站更新等工作,既能发挥所长,也能借助他们的视角吸引更多同龄人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鼓励资深成员担任导师角色,将宝贵经验传承给后辈,逐步建立稳固的领导梯队。宗乡总会也与全国青年理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未来携手推动更多青年项目,拓展青年的发展与参与空间,培养新一代青年领袖。
针对会员团体需求 为会所进行整修提升
蔡其生提到,宗乡总会位于大巴窑的会所,今年确定能续用30年,他们接下来计划针对会员团体的需求,为会所进行整修和提升。他提到,在会员大会上,理事会对属下会馆代表展开粗略调查,了解各会馆目前的需求。接下来,总会计划支持一些小型会馆,把他们的行政和会计工作集中起来中央管理,或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包括会议室,甚至让他们以可负担的价格租用礼堂,解决人手和活动场所问题。
他说,这些举措是为了支持属下会馆,在人手调配和财务管理上有更多弹性,一些会馆如果能以总会大厦为活动空间,现有的会所可以对外出租,带来收入。一些会馆规模和资源有限,他们鼓励会馆组织起来一同筹办活动,整合资源的同时,也能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除了这一系列举措,宗乡总会也定于10月13日举办盛大千人宴,庆祝40年来总会与所有团体会员和衷共济、协力并进的精神。晚宴已成功为宗乡基金筹得150万元,以支持总会和各乡团推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与重点项目,包括奖学金计划等公益事业。晚宴主宾是黄循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