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男童独自在私宅庭院玩耍,岂料在游泳池旁嬉水时意外坠入泳池,父母在约10分钟后发现,立刻将孩子救起,但男童在送院后不治。
这起意外发生在2024年6月9日中午约12时53分,地点在一处私宅单位,死者是一名1岁多的男童。验尸庭星期一(10月6日)针对男童的死因展开研讯,传召新加坡警察部队调查官、民防部队质量管理人员、急诊医生和救护员出庭供证。
验尸庭谕令媒体不准报道任何可能泄露死者身份的资料。
根据庭上播放的电眼画面,男童案发时独自在庭院玩耍,随后坐在泳池旁嬉水,岂料他片刻后落入泳池。
警方调查官指出,母亲在事发十多分钟后发现孩子溺水,便大声呼救,父亲见状立刻跳入泳池救出孩子,并把孩子带到客厅进行急救和叫救护车。男童过后送院抢救无效,在下午近4时宣告不治,死因为溺水。
救护员说“没出生证不能开车” 男童父亲质疑急救程序
调查官说,男童父亲在录口供时曾向警方提出疑虑,指救护员称没有出示出生证就不能送院,希望类似事件不要发生在他人身上。
民防部队得知后展开内部审核。审核报告显示,相关救护员有六年经验,这是他首次遇到儿科病人心脏骤停的案例。他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急救措施,由于他当时专注急救,可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感知。不过,向男童亲属要求出生证一事并未对急救工作造成影响。
报告也指出几点救护员有待加强之处,包括应该更好地与家属沟通、男童在救护车里的担架上是斜躺着的,应该完全平躺;以及应用棉被盖着男童,让他保持温暖。
民防部队质量管理人员供证时说,上述几处虽然有待改善,但都不会对男童当下的情况造成影响,救护员在过程中实施了所有能够进行的急救。至于索取病患证件的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供证时说,这是为了提前先向医院登记,医院可以更快了解病患详情,并做好准备,但这并非将患者送院的必要步骤。
救护员的随身摄录机显示,救护人员在客厅为男童进行急救后,在下午约1时33分把男童送上救护车,随后救护员使用设备尝试吸出男童体内的液体。
在另一名同事接手急救的当儿,救护员向已坐在救护车副驾驶的父亲说道,“没有出生证不能开车”。父亲打开手机里的数码版出生证交给救护员后,救护车在约1时43分离开住宅,九分钟后抵达医院。
救护员供证时说,由于现场过于混乱,他起初要求亲属找出生证,是为了让亲属不要在一旁施加压力,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急救工作。之所以在救护车上再度向父亲索要出生证,是因为他那时才发现尚未取得资料。他承认,尽管这不是必要的步骤,但他当时却认为有必要这么做。
急诊医生:及时施救仍是最有效干预
急诊医生供证时则说,按照时间线,在男童心脏骤停后当场进行急救是最有效的干预,也是最好的机会。因此,他认为就算救护车早10分钟离开,也无法改变结局。
验尸庭法官将择日发表研讯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