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那年,郭文炫确诊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但他没有被病痛击倒,反而化逆境为力量。这些年来,他不仅完成了高强度的户外团队赛,还积极回馈社会。
现年20岁的郭文炫在淡马锡理工学院就读心理学。患病后,他长期面对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至今仍须靠服药、打针控制病情。
他回忆,去年4月参加少年旅(Boys’ Brigade)的“BB Blaze”户外团队赛时,关节炎突然发作,手腕疼痛难动。即便如此,他不轻易言弃,坚持完成俯卧撑环节,全程靠手指支撑。
“我不想拿病情当借口,避开这些活动。我更想把它当作一种激励,即使患病,我也会尽我所能克服它。”
郭文炫是第23届全国青年成就奖(National Youth Achievement Awards)金奖得主之一。颁奖礼星期一(10月6日)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会展中心举行,共有308名青年获颁金奖。尚达曼总统担任主宾并颁发奖项。
获奖者充分体现“我们为先”精神
出席活动的教育部长李智陞致辞时说,许多获奖者的故事激励人心,正是“我们为先”的社会精神体现。
李智陞也是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部长,他今年接任全国青年成就奖咨询委员会主席。他说,金奖不是完成任务的勋章,而是引领未来方向的“指南针”。
“我鼓励所有金奖得主继续挺身而出、以身作则,共同建设‘我们为先’社会,为塑造更美好的社会尽一分力。”
李智陞也特别肯定郭文炫对特需青少年的奉献。为了更好地与患有自闭症的妹妹沟通,郭文炫加入青年志愿团队领袖培训计划下的“闪耀计划”(Project Shine),为特需青少年和他们的看护者策划活动。
他早前就读工艺教育中区学院时,完成了评选全国青年成就奖金奖的活动。他受访时坦言,参与计划的初衷是想更深入了解妹妹的内心世界。经过一年的策划与执行,他对特需群体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们为特需青少年构思活动时,会从他们的强项出发。与其弥补短处,不如扬长避短,帮助他们发挥所长。”
全国青年成就奖创立于1992年,鼓励16岁至30岁的青年投入义工服务与户外活动。竞逐金奖者须在至少一年半内完成服务学习、户外学习、健康生活与社区领导等项目,并展现领导力与社会关怀。
通过美术探究特需儿童的内心世界
另一名金奖得主是19岁的林欣颐,她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学设计媒体系一年级生。
作为新加坡艺术学院(SOTA)视觉艺术系的毕业生,林欣颐深信艺术是沟通的桥梁。2023年末,她为Rosebrook儿童发展中心的特需青少年,策划为期两周的圣诞活动,并亲自担任美术导师。
她说:“用美术与特需儿童交流的一大好处是,绘画可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发挥。从他们的创作也能看出他们的个性、想法和喜好。”
未来,林欣颐希望让更多孩童早点接触艺术,学会创造性思考。这样一来,当他们长大后,就能拥有跳脱框架的思维方式,这不仅能打破社会对艺术“小众”的刻板印象,也能增强新加坡的艺术底蕴与国家认同。
为庆祝金奖得主协会(Gold Award Holders Alumni)创立30周年,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在颁奖礼上发布纪念册,并由尚达曼总统主持揭幕。纪念册收录60个金奖得主的故事,记录他们过去30年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