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爆炸与地缘竞争加剧的时代,信息战与外部操弄已成为真实威胁。国际信息战能在传统战争爆发之前弱化他国社会,也可能轻易瓦解我国60年的建国成果。
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星期四(10月9日)在亚洲前瞻峰会(Asia Future Summit 2025)上,与《海峡时报》总编辑何仲伟对话时,警示这些威胁对我国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他说,他国的外交政策,他国的议题影响新加坡或任何一个国家的内政都非新现象,但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这种影响变得更加迅速、更具针对性,而且交织大量的假信息。科技的发展也让外部势力的干预能力显著提升,过去它们多影响他国政府的观点,如今则可直接瞄准民众,利用社会断层线发动舆论攻势。
这类“信息战”未必以新加坡为目标,但它会在本地社会中产生效果。新加坡的不同族群或信仰群体在面对国际事件时,往往会根据自身背景或视角做出不同反应。
“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族群之间没有漫长的共同历史或深厚的联系。我们60年国家建设的成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轻易因本区域或世界其他地方的冲突瓦解。”
尚穆根:抵御外部势力操弄 “解药”在于建国活动日常实践
尚穆根指出,社会要抵御外部势力的操弄,“解药”在于我们建国活动的日常实践——全国各地日复一日举行的成千上万场凝聚国人的活动。
他说,新加坡与西方社会的主要差异在于跨族群的紧密联系与政府的公信力;只要政府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领域表现良好,人民就会愿意信任国家。
新加坡媒体须在独立与责任间取得平衡
尚穆根也特别谈到媒体在巩固社会信任中的作用,强调新加坡媒体必须在独立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既不能沦为单纯传声筒,也不能像某些西方媒体那样,以攻击政府换取关注度。
“如果媒体能保持独立、可信与中立,呈现政府、反对党与公众的多元观点,那它就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他点名指出,尽管西方媒体对本地媒体表现质疑,但新报业媒体集团和新传媒在我国社会里享有的公信力,高于西方媒体在他们本国所获的信任。“新加坡有许多多年建成的建制,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维持公信力,这些都是‘解药’,没有它们,我们就走不到今天。”
尚穆根也以过去一年多国出现的政治动荡为例,指外部信息操纵与社会煽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引发政治危机。
他说,一些国家能直接或通过私企间接动员上千人,发动信息攻击、散播虚假信息,甚至干预选举。
他以斯里兰卡为例,指总统拉贾帕克萨高票当选,但政权在疫情后迅速被有组织的示威冲击。“当时发生的事情有许多令人疑惑之处。抗议者似乎很有组织,他们手中有一份要纵火焚烧的房屋名单,并在夜间放火。”
尚穆根也批评西方在斯里兰卡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西方媒体刻意将暴力抗议者包装成“民主示威者”;但当安全部队出手平息骚乱时,却又高调指责政府“镇压民意”,要求不得对抗议者使用武力。
尚穆根形容,这是“最高层次的虚伪”,并指“世上有些政府不喜欢很独立的小国,尤其是那些可能向中国靠拢的国家。”
新加坡四项关键应对措施
尚穆根说,新加坡从他国动荡中汲取了清晰的教训,即不能等到危机爆发才行动,须提前建立防线。
他归纳出四项关键应对措施,包括不允许非法集会;具备良好的情报收集并且及早干预;禁止非政府组织接受外来资金;如果外国大使企图干预我国内政,就把他们轰出去。
尚穆根说,他虽是相关措施背后法令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但这些理念源自建国总理李光耀与前副总理吴庆瑞所确立的治国原则——强调社会秩序、种族和谐与负责任言论。
“这就是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府,与一个被意识形态所左右的政府之间的区别。我们不会让意识形态妨碍我们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