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对太阳能的使用和部署持续扩大,除了公共和商业领域,装置太阳能板的私宅也越来越多。
根据能源市场管理局与新能源电网有限公司的数据,私宅太阳能板装置的数量逐年递增,2020年有1442个,2021年1749个,2022年2464个,2023年3466个,2024年增至4826个。这些数据9月底在国会书面答复中提及。
此外,私宅太阳能板装置的发电能力也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15.6兆瓦峰(MWp),上升至2024年的75.2兆瓦峰,增加近四倍。
除了私人住宅,私人领域也在其他建筑积极部署清洁能源。
过去五年来,私企在公共和私人非住宅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板数量和发电能力,也都稳步增长。2020年有517个,2021年654个,2022年923个,2023年1372个,2024年1822个,四年增长了两倍以上。
这些非住宅太阳能板装置的发电能力也大幅增强,从2020年的225.4兆瓦峰,升至2024年的1055.8兆瓦峰。
能源局发言人日前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太阳能是本地目前最具潜力、最可行的可再生电力来源。我国提前实现了这方面的目标,在去年底完成部署了1.5吉瓦峰值的太阳能,预料可如期在2030年部署至少2吉瓦峰值,相当于约3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我国有望在2050年通过太阳能满足全国约一成的电力需求。
本地如今太阳能板装置的发电能力是七年前的约10倍。这背后的推力包括太阳能板的效率提升、部署方式持续创新,以及太阳能板价格持续下降。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系郑恩荣副教授受访时说,除了太阳能板的装置价格下降,可持续发展措施增加和政策流程简化等因素,都激励了私宅和私人领域采用太阳能板。
太阳能组件价格下降,使太阳能发电的均化能源成本降低。均化能源成本是使用生命周期总成本除以生命周期能源总产量所得出的值,反映每单位电力的平均成本。
此外,能源局说,私宅屋主可以在自家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来节省电费,多余的电力还可卖回给电网。按家庭用电量和装置规模而异,投资回本期最短约五年。拥有太阳能系统的屋主也可出售发电所得的“可再生能源证”,赚取收入。
一些供应商还推出太阳能租赁或“先租后买”计划,让业主以较低的前期成本安装太阳能系统。
不过,随着太阳能在能源组合中的占比提升,我国须应对太阳能间歇性带来的挑战,因为阳光不稳定可能影响电网运作。能源局因此备有电池储能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使用。
当局也采用太阳能预测模型,强化能源管理系统,提前预测太阳能发电量,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