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交通管理局今后将改为每月公布最新的地铁可靠度数据,不再每季度发布,借此提高透明度和加强问责,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地铁网络的运作表现。地铁可靠度报告也开始加入汤申—东海岸线的数据。
陆交局星期五(10月10日)发布调整后的首份地铁可靠度报告。
根据过去12个月的移动平均数据,截至今年8月,本地地铁每行驶174万公里就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比截至7月的181万8000公里逊色,但优于截至6月的159万8000公里。
其中,由SMRT经营的南北线的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从截至7月的141万3000公里提高至8月的164万8000公里;环线从106万7000公里增至124万5000公里;东西线则从202万1000公里下滑至168万4000公里,跌幅约17%。
由新捷运经营的滨海市区线,从截至7月的413万1000公里滑落约33%,至8月的276万公里;东北线则从426万2000公里下滑约50%,至214万2000公里。
陆交局解释,市区线和东北线可靠度下降是因它们在8月都发生了一起延误事故,反映了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的计算方式,对超过百万公里延误事故细微变化的敏感度。
陆交局:汤东线整体运作稳定后 表现预计会改善
此外,全长43公里、共32个站的汤东线至今已有27个地铁站投入运作,累积数据越来越具代表性。有鉴于此,陆交局决定在地铁可靠度报告中,开始提供汤东线的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以及发生超过30分钟延误事故的次数。
截至8月,汤东线每行驶31万1000公里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不如2024年的45万9000公里,但比2020年通车第一年的1万8000公里好。
陆交局强调,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在衡量成熟地铁线可靠度方面是个合理的指标,但不能完全反映较新地铁线的可靠度。这是因为较新地铁线运营初期,路线比较短、里程数明显较低,加上乘客量不高,列车间隔时间有别于一般频率。
陆交局说,汤东线自2020年分阶段启用以来,陆交局和SMRT就一直与原件制造商合作,解决地铁通车后的磨合问题,如信号系统问题等。如同所有新的地铁线,汤东线目前处在“浴缸曲线”的初期,还没稳定。
“地铁运作初期,以及现有工程系统更新后所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列车服务延误。这类问题与更成熟地铁线运营中遇到的故障不一样。”
根据“浴缸曲线”,设备投入运作初期会出现比较多状况,之后进入稳定阶段,到接近生命周期尾声时,失效率又会变高。
陆交局说,汤东线未全线通车,第五阶段的工程仍在进行中,汤东线的表现须历经更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待第五阶段明年通车,整体运作稳定后,汤东线的表现预计会改善。到时才能公平地与其他地铁线对比故障趋势。
陆交局将探讨公开更多指标
除了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陆交局接下来每月也公布地铁线发生超过30分钟延误的次数,以反映较严重延误事故的发生频率。
陆交局也将探讨在日后公开更多指标,例如营运列车行驶里程在编定里程中的占比,以及列车抵达终点站的准点率等,进而让公众更好地比较我国和海外主要地铁系统的表现。
与此同时,陆交局正在研究采用额外指标,更好地反映地铁故障对乘客的影响。例如在下一份地铁可靠度报告中,加入受地铁故障影响的乘客车程趟次。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上个月在国会指出,已要求陆交局公布更多数据,以便感兴趣的乘客能更全面地了解地铁的表现。他当时说,当局会保持透明,因为我国拥有完善的地铁系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