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电子垃圾的回收和处理量也逐年增加,但电子垃圾回收箱中仍会发现非电子垃圾,或是烤箱、吸尘机等“非管制电子垃圾”,为电子垃圾回收再循环工作平添不少挑战。
根据《可持续资源法令》,国家环境局列明“受管制电子垃圾”,包括资讯与通信产品(如电脑、笔电、显示器、平板、大型家用电器、电动代步工具、各类电池、照明用品),2021年7月起委托欧绿保负责回收。
《联合早报》星期五(10月10日)受邀到大士的回收站,实地参观电子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流程。
欧绿保每天都会从全岛的电子垃圾回收箱、市镇会或居民家中回收各类电子垃圾,并送到回收站。电子垃圾进站后,先由员工称重记录,再做人工分类,之后交由不同专业公司后续处理。
据记者观察,工作人员在为垃圾进行分类时,就发现电子垃圾中混有许多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其他垃圾,如铝罐、塑料瓶,甚至树叶。
延伸阅读
欧绿保集团总裁兰布斯多夫(Jakob Lambsdorff)指出,回收箱中常夹杂非电子垃圾,或是“非受管制电子垃圾”,如电风扇、吹风筒、电饭煲、电热水壶等。
欧绿保虽然只负责受管制电子垃圾,但收到“非受管制电子垃圾”或其他非电子垃圾,还是会尽可能妥善处理。
随意丢弃锂离子充电电池或引发火患
而许多可回收的家用电池、充电宝、电灯泡,则经常被丢弃在一般垃圾桶或蓝色回收箱,无法得到妥善回收处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锂离子电池的处理问题。负责欧绿保电子垃圾回收业务的副总经理陈群辉说,许多公众把电池或电子代步工具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当成一般垃圾丢弃。“随便丢弃充电电池有一定风险,一次性的碱性电池用完后就失去电量;充电电池多少有些残留电量,会有引发火患的风险。”
他吁请公众在丢弃锂电池前,可联系欧绿保上门回收,或使用手机应用查询就近回收点。
废弃冰箱回收量持续增长 9月达212公吨
记者也见证了废弃冰箱拆解后回收的过程。这项工作,由欧绿保委托的希世环保公司(Cimelia)处理。首先初步拆除小型部件和压缩机,抽出制冷剂等,再送入一站式设备进行切碎、分类。最后分别回收塑料、钢铁、有色金属和保温用聚氨酯发泡等材料碎片,供下游循环厂商再利用。
希世透露,自从政府派发气候优惠券,加上欧绿保今年起提供大型电子垃圾上门回收服务,电子垃圾处理数量明显增加。譬如公司在2023年至2024年处理的冰箱平均每月约38公吨,而本财年至今的月均处理量已达121公吨,仅9月单月就达212公吨,下来几个月有望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回收冰箱每10台中就有五六台残留腐烂或剩余食物,增加了处理工作的麻烦,希世希望公众能配合,妥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