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印度教一年一度的蹈火节,举办蹈火仪式的马里安曼庙今年迎来更多的多代家庭,参与的年轻人比往年增加约15%。
马里安曼庙(Sri Mariamman)主席谢卡然(Shekaran)受访时透露上述数据,并指庙方今年也调整了场地安排,可容纳的公众人数从去年的300人增至350人。
蹈火节(Theemithi)的重点环节星期天(10月12日)举行,主祭司在傍晚5时许,带领近4000名男性印度教徒,从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庙(Sri Srinivasa Perumal)启程,步行4公里到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庙。
在这其间,应邀出席观礼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梁振伟抵达马里安曼庙,并和信众打招呼、握手。
公众伴随乐队号角声 边拍手边反复呼喊女神名字
傍晚6时30分左右,主祭司头上顶着马里安曼女神像,带领一行人抵达终点。现场公众伴随乐队的号角声,边拍手边反复呼喊女神的名字。祈祷完毕后,主祭司再次带头,进入重头环节,即赤脚过火炭堆,即所谓的“蹈火”。
18英尺长(约5.49米)的火炭堆从当天早上8时30分开始燃烧。每名蹈火者大约花两三秒快步或跑过炽热的炭堆,接着再把脚底浸泡在牛奶水坑中降温。
蹈火习俗从19世纪中沿袭至今,象征着信徒对马里安曼女神和蒂劳柏地女神(Draupadai)的保佑赐福表达感恩。
51岁的女信徒韦特里维尔(Vetrivel)当天与72岁的母亲到马里安曼庙观看蹈火仪式。她说,母亲从1982年就到庙里做义工,如今得靠轮椅代步,仍坚持出席活动;两名30多岁的侄子每年也会参加蹈火仪式。
“我们来了那么多年,今年是第二次拿到座位,往年都得站着观看。”
根据印度历法,蹈火仪式一般在屠妖节的前一个星期天举行,今年的屠妖节在10月2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