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本地摄影爱好者吴丽珍,10多年前曾荣获美国摄影大师称号,如今百尺竿头,她学起了航拍。

“现在不行,我等过会儿再和你聊。”她手持操控器,目光锁定碧山公园草坪上的一架航拍无人机,神情专注,顾不上《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

那是9月14日玛丽蒙社区举办的“代代相传大接力”国庆庆祝活动现场,吴丽珍当天负责操控无人机,为500多名参与者进行航拍。

这名资深“摄手”多次在国际赛场获奖:2005年获美国摄影学会世界摄影名人录彩色照片组第一名;2007年赢得卡塔尔摄影学会主办的AL-THANI囯际摄影比赛彩色幻灯片组冠军,并受邀去多哈领奖;2012年更获美国摄影学会授予摄影大师(Grand Master)荣衔。

大约两年前,热爱旅游和摄影的她,对航拍产生兴趣,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上网学习。

延伸阅读

辞去铁饭碗 只为暖人心
辞去铁饭碗 只为暖人心
狱中创作歌曲 唱出蜕变决心
狱中创作歌曲 唱出蜕变决心

她说:“从地面拍摄,可以近距离捕捉人物细节,但在拍摄自然景观时,角度比较有限,即使站在椅子上,也无法和无人机媲美。”

不过,航拍并不容易。其中的一大挑战,在于短时间内准确定位高度。吴丽珍虽已边学边玩了两年,但仍无十足把握。

谈起摄影和航拍,她不时提到中国。她拍过无数作品,但最满意的作品仍是20多年前,在云南元阳拍下的梯田、老人和孩子。

“我去过元阳七次,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有的是美丽的云海风光,哈尼族孩子眼神里的纯真,老人的朴实……”

她的第一次航拍体验是在福建省东山岛的海滩,开阔的视角让这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对光影又有了新的感悟。

“摄影是静态的,瞬间的画面不仅反映了摄影师的视角,还能让读者想到不同的故事;航拍是动态的,更需要手脑并用。”

技术与经验让她游刃有余

对吴丽珍来说,航拍并非“从零开始”。15年前她就学过摄像,只是当时不熟悉剪辑软件,一部三分钟的风景短片常要花上几天制作。

但她并未因此退缩。曾在银行资讯科技部门工作的她,对技术不陌生,反而愈玩愈上手。

“打麻将是脑力运动,走路是体力运动,航拍则让我手脑并用,也是一种健康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