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科学家发现两种关键干细胞群的标记物,揭示结直肠不同部位癌症的起源,为研发更精准和个人化的结肠直肠癌治疗方案开辟新方向。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也是第二大致命癌症。本地患病率甚至位居全球前列。不过,诊断和治疗这种癌症具有挑战,这是因为从盲肠到直肠的不同肠道部位,所产生的癌症具有不同的特征、治疗反应和治疗效果。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星期一(10月13日)发布文告指出,旗下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IMCB)研究人员发现,蛋白NOX1和NPY1R是可标记结肠不同部位的独特干细胞群。
NOX1是主要标记在大肠第一部分的盲肠中的干细胞,NPY1R则可识别结肠区的干细胞群。当这些干细胞发生基因改变时,就成为结直肠癌发展的起点。
研究员研发出的新型实验室模型,可针对这些干细胞群体,在特定结肠部位选择性诱发结肠直肠癌的形成。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解决了当前结直肠癌研究中的主要局限,并对了解结肠直肠癌为何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发病表现,至关重要。
团队正利用已识别干细胞标志物 开发新筛查方法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高级首席科学家巴克说:“通过识别结肠不同部位的新癌症干细胞来源,我们现在可以研发更精确的癌症模型,用于识别新的治疗靶点、诊断标志物和评估新治疗方法。”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验证这一发现,并利用已识别的干细胞标志物,开发新的筛查方法。
这有望研发出根据制定结肠风险部位的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方案。例如,医生能更精确地监测不同结肠部位的癌前病变患者,或开发针对特定部位的疗法,精准打击驱动结肠各部位肿瘤生长的特定癌变干细胞群体。
这意味着,结肠直肠癌治疗正转向精准肿瘤学,可根据肿瘤的细胞起源或独特的部位特异性癌症标志物,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律采用通用疗法。
新科研说,这些进展有望减轻我国乃至全球结肠直肠癌的负担,通过早期检测和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挽救更多生命。
这项研究结果已经在著名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科学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