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理事会将调低月票售价,以协助更多频繁使用公交的乘客减轻负担,更好地控制交通开销。不过受访学者认为,让收费系统在乘客每月支付的车资达到设定顶限后就自动停止收费,或许比要求乘客预先购买月票更有效。
公交理事会星期二(10月14日)宣布,下调地铁和巴士混合优惠月票价格多达5%。例如,成人月票将从128元调低至122元;年长者和残障者的月票从58元减至55元;低薪员工的优惠月票从96元减至92元。
根据理事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有约1万6500人购买成人月票,购买优惠月票的年长者约2万8800个,低薪员工则有约2600人,残障者1000人。
月票售价调低后,预计可多让4万4200名成人、5万8900名年长者、2500名低薪员工和1000名残障者受益。这些乘客的每月公交开销都高于新的月票售价。
针对如何吸引更多乘客购买月票,公交理事会首席执行长廖友勤说,购买月票的乘客中,年长者占绝大部分。但同时,应该购买却没买月票的乘客中,年长者也是最大的一群。原因包括年长者不知道自己每月的公交费用其实高于月票售价,又或是他们无法确定那个月的交通开销会否超过月票售价,因此没有购买月票。
他指出,公交理事会正在探讨如何鼓励更多年长者追踪每月的公交花费。“我们能否与新易通(SimplyGo)合作,他们的应用虽然功能很多,但问题是,年长者不使用这个应用。”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与其要求乘客预先购买月票,更应该采纳车资自动封顶(automatic fare capping)的做法。这意味,收费系统会在后端自动统计乘客的每月车资开销,一旦达到设定顶限就会自动停止收费,省却乘客预先购买月票的步骤。收费顶限是以月票售价为基准。外国已有好些地方采用这个模式。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乘客无须担心预先掏钱购买月票后,实际的交通费却低于月票,以致不划算。
“我再次呼吁当局制定车资封顶机制,及相关系统。相较过去,如今有了使用账户式系统的新易通,要做到这点更容易。”
SMRT和新捷运都申请将车资上调14.4%
两家公交业者SMRT和新捷运都因相似的成本压力缘由,包括维修成本上涨、公交乘客量因灵活工作安排尚未恢复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以及劳动市场竞争加剧等,申请将车资上调14.4%,即这一轮车资最多可允许调整的幅度。不过,公交理事会只批准调高5%。
这意味着整体车资收入一年将增加约1亿1550万元。其中,陆路交通管理局收取的巴士车资收入及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的车资收入将增加6230万元,可用于减低营运津贴;SMRT地铁和新捷运常年车资收入,则分别增加3560万元和1760万元。
为舒缓车资调整对低收入家庭的冲击,SMRT和新捷运将分别贡献713万元和352万元给公共交通基金,这占业者预期增加车资收入的20%。
SMRT地铁总裁蓝晓开说,新一轮的车资涨幅比去年低,且很大一部分的涨幅推迟到未来才落实。
“虽然我们理解这是为了纾缓生活费上涨和全球贸易不明朗带来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公交理事会也须要协助公交业者确保财务可持续,以继续做出投资,为乘客提供可靠、安全和有效率的服务。
新捷运发言人陈贵珍说,新捷运申请调高车资,以协助抵消运营地铁系统的成本上涨。其中,人力成本和较高的维修费是推高成本的主要原因。新捷运会继续谨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并确保这过程中不影响服务的安全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