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传统与创新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尤索夫伊萨楼,星期三(10月15日)重新开幕。历经三年整修的大楼融入可持续建筑理念,实现净零能耗。
尤索夫伊萨楼(Yusof Ishak House)建于1977年,40多年来一直是学生生活的社交与文化中心,也是国大学生会总部。它于2022年暂时关闭,进行翻修。
翻新计划秉持“再利用与再设计”的理念,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元素,以实现净零能耗的目标。设计在2023年荣获豪瑞(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铜奖)。
大楼翻新由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建筑系客座副教授勒赫(Erik G L’Heureux)主导。他受访时指出,之所以选择翻修而非重建,一是因为它是校园重要历史建筑,承载历届师生的集体记忆;二是出于环保考量。
大部分1970年代的原有结构得以保留,既保留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减少隐含碳排放,同时避免完全重建所需的新材料和碳排放。隐含碳排放是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与材料和施工过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建筑面向校园的热带雨林区,拥有充足的自然采光与绿化。大部分冷气空间采用混合制冷系统,提供百分百新鲜空气,并以风速调节维持约26.5摄氏度的舒适温度,同时降低能耗。
为实现净零能耗目标,大楼的能源消耗须与屋顶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量相平衡。翻新前,大楼年用电量约2.2吉瓦时(GWh),翻新后预计可减少超过1吉瓦时。
翻新后的尤索夫伊萨楼融合学习、休憩与用餐空间,共有四层开放空间与10多个多功能教室,并设音乐、舞蹈室及学生健康支援。餐饮选择包括食堂、24小时便利店,以及霸王茶姬在东南亚的首家手语门店。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星期三为大楼主持开幕。他是国大医学院校友,也曾担任国大学生会会长。
他致辞时笑说:“那时候,除了上课和医院实习,我几乎所有时间都待在这里。这里是校园里最有趣的地方,也让我认识了许多人,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我的太太。我们是在这栋楼里相识的。”
国大香灰莉树学院高级讲师兼国大学生事务处助理处长关义翰,也曾任国大学生会会长。他说,大楼外观依旧熟悉,但走进去就能感受到焕然一新的变化,譬如中央楼梯旁增设座位区,方便学生聊天、学习。
他回忆,2009年学生会曾参与大楼的首次翻新,原想把顶楼打造成学生聚会空间,却因设施简单、日晒炎热未能如愿;如今设计更完善、环境舒适,还能眺望校园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