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议员关注终身护保计划是否人人负担得起、赔付额是否充足、能否涵盖更多群体,包括失智症患者和年轻人,同时公平对待女性。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逐一回应,并再三重申:无人会因付不起保费而被拒于终身护保之外。

许宝琨星期三(10月15日)为终身护保计划(CareShield Life)及长期护理(修正)法案二读辩论总结陈词时,回应超过14名朝野议员的踊跃提问。

林志蔚(盛港集选区)、黄志明(惹兰加由区)、祖安清心(丹戎巴葛集选区)和朱佩玲(蔡厝港集选区)都询问,在政府的过渡保费援助结束后,如何继续确保保费负担得起。

终身护保的每月赔付额会随生活水平提高而逐年增加,直至受保人满67岁或提出索偿,赔付额才固定下来。为维持更高的赔付额增长率,保费须跟着调高,政府因此将提供额外津贴作为缓冲。

许宝琨回应时指出,除了过渡保费援助,卫生部还将根据支付能力调查给予结构性保费津贴,为中低收入投保人抵消高达三成的保费。

延伸阅读

终身护保赔付额明年起逐年增4%
终身护保赔付额明年起逐年增4%
截至今年6月 90万人自愿加入终身护保
截至今年6月 90万人自愿加入终身护保

他说,保费可通过保健储蓄(Medisave)全额支付,并为保健储蓄余额较低者提供额外援助。若在获得津贴后仍无力支付,政府还将提供额外保费援助。他多次强调:“没有人会因为无力支付保费,而失去终身护保计划下的保障。”   

黄志明也询问,如何确保终身护保的赔付额充足?许宝琨回应,终身护保理事会建议,从明年起,赔付额增幅将从原来的每年2%倍增至4%,以有效应对不断上涨的长期护理成本。

许宝琨指出,作为提供基本保障的全国计划,必须优先考虑可负担得起的保费。理事会在提高赔付额与确保所有国民都能享受终身护保之间取得平衡。那些希望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全面保障并愿意支付更高保费者,可考虑私人保险产品,并可使用保健储蓄支付。 

多名议员关注终身护保计划能否覆盖更多群体

多名议员也关注终身护保计划能否覆盖更多群体,包括失智症患者和年轻人。

任梓铭(马西岭—油池集选区)和贺明(西海岸集选区)等议员提到,患认知障碍的失智症患者护理需求很大,但他们能否获得终身护保的保障?

许宝琨回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概念已获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等机构认可,用于国际残障评估。卫生部的重度残障评估框架也考虑到认知障碍对个人独立完成日常活动的影响。

他说,患严重失智症者在无人监督时可能记不住如何咀嚼和吞咽。只要被评估为无法执行三项或更多日常活动,就有资格获得终身护保赔付。

杨益财(拉丁马士区)则询问,终身护保的强制受保群体年龄,能否从30岁降低到21岁,甚至让16岁及以上的人自愿投保。

许宝琨说,大多数新加坡人到30岁已开始工作,并拥有保健储蓄支付保费。如果把保障范围扩大至16岁及以上人群,让他们自愿加入,可能造成逆向选择,使更多有索赔需求者加入,从而推高那个群体其他所有人的保费,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他指出,需要更多协助的残障年轻国人,可享有政府提供的其他长期护理津贴和保健基金(MediFund)等社会安全网支持。

包括何廷儒(盛港集选区)在内的数名议员,也关注女性的保费负担能力。许宝琨说,女性通常比男性寿命更长,更易出现重度残障并长期处于残障状态。这意味着女性发生重度残障时,通常可获得更长时间的终身护保赔付,低收入家庭女性也可获得保费补贴与额外援助。

他补充,终身护保的风险分担仅限同年出生的群体,而非全民共同分担。因此,寿命更长或理赔较多者,会在缴费年限中支付更多费用,这对男女都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