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宝宝阿乌菲去年因跌倒受伤,颅骨下方形成血块,须依照医生指示在医院与家中休养一段时间,无法上托儿所。受伤期间,他的动作发展受影响,发育进度因此延缓。

阿乌菲在“任务我行2”(Mission I’mPossible 2)计划下接受支援,教师通过早期监测,发现他需要额外帮助,为他量身制定训练。今年,他开始学会爬行、扶物站立,也懂得回应呼唤和表达情绪,发育逐步回归正轨。

“任务我行2”计划由连氏基金、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会(PCF)属下的Sparkletots学前教育中心,以及竹脚妇幼医院联合推行,自2022年起在16所中心试行,覆盖约3500名两个月至托儿班二年级(N2)的幼儿。

跨领域专家团队入校 支援有需要幼儿

在计划下,由学前教育专家、护士、语言治疗师等组成的跨领域专家团队,会到参与试行的学前中心指导幼儿教师如何根据标准的观察清单,监测并识别发育、成长与口腔健康有问题的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会在学校接受更密集指导;情况较复杂的则会转介,由专业团队进一步跟进。

阿乌菲(Aufi Bin Azirwan)就读的盛港一所Sparkletots学前教育中心是参与计划的试点学校。阿乌菲的父母受访时说,孩子在床上翻身时不慎跌落,送院后发现颅骨下方有血块,需进行几个小时手术清除血块,之后住院约一周。出院后在家休养几个星期接受居家与物理治疗。

延伸阅读

婴幼儿早期介入服务中心增名额 及早帮助更多发展迟缓幼儿
婴幼儿早期介入服务中心增名额 及早帮助更多发展迟缓幼儿
弱势家庭幼童学前班出席率低 ComLink+协调资源提供帮助  
弱势家庭幼童学前班出席率低 ComLink+协调资源提供帮助
 

但是阿乌菲康复回到幼儿园后,右侧身体仍显僵硬,动作也不协调,令夫妇俩担心不已。幼儿园里的老师会在托儿班里协助阿乌菲完成治疗师建议的动作练习,配合居家训练,情况逐渐改善。

到阿乌菲九个月大时,父母留意到他还是无法挺起身坐稳。学校随即联系早期介入服务工作者提供协助,还引入特制的支撑椅帮助他训练坐姿。

母亲努尔迪雅娜(Nurdiana Binte Abdul Rahim,35岁,学前教育工作者)说:“那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他从能稳坐开始,接着进食、发声、互动,都变得更好。”

父亲阿兹尔万(Azirwan bin Mastan,34岁,伊蚊防治技术员)补充说,老师会定期向他们汇报孩子的进展,夫妻俩也会在家帮助孩子持续学校的动作训练;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让孩子的康复更顺利。

逾250名幼教教师完成培训

早在“任务我行2”启动之前,2009年率先推出“任务我行1”计划,主要面向幼儿园一二年级(K1、K2)儿童。“任务我行2”将支援范围进一步前移至婴幼儿期,让孩子从两个月大开始便接受观察与介入,以期更早识别和跟进孩子的发展需求。

“任务我行2”推行三年来,已有超过250名幼教教师完成培训,占试点学校总教师人数至少四分之三。

为期四年的试点经费达590万元。PCF将从明年1月起自资扩展,并计划未来三年推广至更多Sparkletots中心;职总优儿学府(NTUC First Campus)和Crestar教育集团旗下的Skool4Kidz学前中心已表示有意愿加入,但还未有具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