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的医疗保费不断攀升,去年有约10万人选择放弃附加险(rider),或降低附加险等级。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五(10月17日)接受亚洲新闻台(CNA)音频节目Deep Dive采访时,首次透露以上数据,并建议提供私人综合健保计划(Integrated Shield Plans,简称IP)的保险公司,考虑推出保费较低,如不涵盖自付额(deductible)的替代产品。

他重申,目前私人医疗保险市场发展趋势难以为继,一个原因是保险公司推出条款过于优惠,旨在让投保者“绝对安心”的产品,导致出现过度医疗情况,造成索赔数额上升。这又反过来增加保费和理赔程序限制,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私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投保者都陷入僵局。

我国医疗保险共分三层级

我国医疗保险共分三层级,即最基本的强制性全民医保终身健保计划、公众可自行决定是否要额外购买的IP,以及个人以现金支付的附加险。目前有七成的新加坡人选购IP以额外承保,用以涵盖公立医院非津贴护理(如A级、B1级病房)或私立医院账单。IP保单费用一般随着投保者的年龄增加而递增。

王乙康以年龄70多岁的投保者为例,指他们每年的附加险保费,可能要接近1万元。由于价格昂贵,很多人在他们最需要时,选择放弃保单,也间接地造成有更多人前往公立医院求医,加重现有公立医疗体系负担。

王乙康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若要打开这个“结”,每个人都要有所行动。首先,保险公司可以考虑推出不涵盖自付额的保单,如此一来可大幅减少保费。相比日后到私人医院求医,自付额可能增加,但节省下来的保费对投保者而言会更划算,私人保险业者也不会因此流失客户。

第二,卫生部有意进一步制定更多私人医院收费标准,以确保不会有过度收费情况,但这需要时间完成,当中涉及收集数据、咨询和沟通。

卫生部迄今已发布2800多项收费标准,让医疗服务供应者和保险公司参考,包括制定收费和审查报销。

最后是投保者也要扮演自己的角色,应尽可能理解保单内容,并咨询财务顾问,按照自己的情况,确认是否要调整保单。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需求,要知道所谓绝对的安心,是有代价的,保费会变得越来越昂贵。”

今年6月,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指伊丽莎白医院和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的收费偏高,宣布暂停为这两家医院发出住院治疗的事先授权书,引发争议。王乙康在7月曾就这个课题,阐明卫生部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