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崛起和全球贸易与投资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大国应学习“小国心态”,及早行动,为劳动队伍和社会做好转型准备。尚达曼总统说,小国之所以在这方面具备韧性,除了因为体量小,还因为“我们没有安于现状的空间”。

尚达曼星期四中午(10月16日,华盛顿时间)在坐落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出席“全球经济辩论:在变动中的全球格局中制定经济政策”论坛时说,瑞典、哥斯达黎加、智利和新加坡等小国展现相同特质,在危机降临前就采取行动,帮助劳动队伍应对技术和竞争的冲击。

“瑞典有九成的失业工人在一年内重新就业。这并非魔术,也不是什么新经济公式,而是积极行动的结果。”

在尚达曼看来,大国若继续安于现状,将在人工智能浪潮和全球贸易与投资充斥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丧失适应力;反之,若能如小国般保持危机意识、积极调整政策,则能化挑战为机遇。

他也指出,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美生产回流到美国和中国本土的双重打击,将影响东南亚国家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增长。但不论中等国家或小国都有在危机中探索新出路的能力,可在美国关税举措重塑贸易格局之际积极行动,共同重塑世界贸易。

延伸阅读

尚达曼吁把握秩序转变期契机 重振多边主义创造优质就业
尚达曼吁把握秩序转变期契机 重振多边主义创造优质就业
尚达曼:中美关系关键在于维持互依 而非走向自给自足
尚达曼:中美关系关键在于维持互依 而非走向自给自足

尚达曼鼓励《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成员国与欧盟,以及亚细安与欧盟加强合作;前者的合作关系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2%,后者则占超过三分之一。

美国关税举措推动区域一体化

新的贸易协作将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继续提升附加值,先在区域内进行贸易,进而扩展到亚细安内部,乃至整个亚洲,并且与全球各地建立联系。

“这就是美国关税举措的有利因素:它正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推动区域之间建设合作桥梁。经过一段困难和调整期后,我们最终将获得新的韧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无法确定世界会否回到原本有序奉行多边主义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各国就必须在一个不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世界中前进,“因为我们必然会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以不同的组合推进合作”。

她指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亚细安在贸易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并认真探讨金融一体化。过去不太愿意合作的中亚国家,如今也在寻找合作机会。这些组织都将展开跨境合作。

吁各国调整财政政策 应对重大课题

在谈到财政支出问题时,尚达曼再次呼吁各国政府重新调整财政政策,集中资源应对气候变化、防范疫情和促进包容性增长。如果大家原地踏步,只关注眼前情况,终将自食其果。

他以气候变化为例子说,这个重大课题已不再遥远,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各个社群,因此须投入更多资金来减缓气候变化。

“我们必须将财政政策的全部重心转向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如果不这么做,我们最终将不得不花费更多钱。所以即使仅从审慎管理财政的角度来看,现在就重新调整财政支出用途,会比未来花费更多要来得好。”

尚达曼也指出,全球社会投入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是明智之举,因为这能壮大全球中产阶级,提升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则说,移民涌入是发达经济体反复面对的问题,而尚达曼提出的方案也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重新调整财政资源的用途,将资金投入到正确的地方,确保低收入国家的人民免受气候变化和贫困的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移民问题。”

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首席执行官弗里德曼,和美国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城市政策教授汉森(Gordon Hanson)也参与了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