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对抗骗局系列】

刹那间的迟疑,加上四个号码,让她躲过一场骗局。

一名五十多岁的妇女以为自己是在缴付保险费,差点就通过PayNow把约900元汇入一个星展银行账户。

她接到一个自称来自英康保险(NTUC Income)的电话。对方说她的“试用保险计划”已经到期,现在需要开始缴交每月保费。

这名“职员”一步步指导她如何转账付款。

就在她准备按下PayNow屏幕上的“发送”键时,心里突然一阵迟疑。她没有转账,而是挂断电话,拨打了24小时运作的防诈热线1799。

接听电话的是23岁的艾莉莎·范迪(Alyshah Fandy)。她自2024年9月防诈热线启用以来,一直担任防诈热线接线员。

这条由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NCPC)设立、10多名接线员轮班值守的防诈热线,专门协助公众核实他们遇到的情况是否可能是骗局。

它是ScamShield防诈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还包括官方网站(scamshield.gov.sg)、手机应用及WhatsApp防诈通报频道。

艾莉莎镇定地引导这名妇女逐步回顾事发经过:是谁打来的电话、说了什么、要她做什么。

艾莉莎告诉《海峡时报》,那名妇女在电话中讲述到一半时,突然意识到自己遇上骗局了。

能帮助别人及时识破骗局、避免受害,让艾莉莎觉得这份工作虽然要轮12小时的长班,却十分有意义。

随着诈骗手法日益高明,像艾莉莎这样的防诈热线接线员,正协助公众在面对可疑情况时,先停一停、想一想,避免踏入陷阱。

防诈热线协助冷静思考

警察部队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处长德沃勒詹(Devrajan Bala)高级助理警察总监说,防诈热线为公众提供了简单、可靠的方式,让他们在不确定是否遇上骗局时,能够先“停一停、查一查”,冷静确认。德沃勒詹也是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执行理事长。

这条热线能让潜在受害者有“思考的空档”,帮助他们放慢脚步、理清思绪,更清楚地判断自己所处的状况。

防诈热线每天接获500至700通来电。自去年9月启用以来,热线接线员已处理超过12万8000通电话及防诈网站上的线上咨询。

约八成来电来自想确认自己是否遇上骗局的民众,其余来电则多半是寻求防诈建议。

艾莉莎回忆,有一名七十多岁的老翁因几乎每天都接到诈骗电话而感到烦恼。

她说:“我指导他如何在手机上屏蔽陌生号码,并在ScamShield应用举报可疑来电。”

除了协助辨识骗局外,防诈热线接线员也能在来电者怀疑银行账户可能遭入侵时,立即协助他们联系银行,以便尽快采取行动。

受害者不信自己上当

对艾莉莎来说,最难处理的案件,往往是爱情诈骗和投资诈骗。

她说:“真的很让人难过,我和许多受害者的家属聊过,他们非常无助,因为受害者就是不相信自己被骗了。”

艾莉莎补充:“有些(爱情诈骗的受害者)已经用情太深,无法抽身;而有些则投入了太多金钱,不愿面对被骗的事实。”

在许多情况下,艾莉莎和同事会尝试直接与受害者沟通,帮他们看清状况。但有时,“受害者可能拒绝和我们说话”。

那家属能怎么做呢?“可以向邻近的家庭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的家庭辅导服务)求助,或是在有金钱损失时报警备案。”

自从成为防诈热线接线员后,艾莉莎也成了家里的防诈第一道防线。

她确保父母和祖母的手机都安装了ScamShield应用。

艾莉莎说:“每当我看到新闻上有新的骗案报道,我都会在家人的聊天群组里提出来,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

本系列由新加坡警察部队与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