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成立95周年,历时近三年扩建的新大厦也在10月12日正式竣工,通过提升硬体设施,为会员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公会也在今年成立青年团,希望年轻的血脉,能为公会带来新的视野与活力。
适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公会成立95周年,以及新大厦落成,可谓三喜临门,济阳蔡氏公会定于11月1日,在新加坡费尔蒙酒店举行晚宴,筵开90席,除邀请本地宗乡会馆代表同庆,也广邀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宗亲共襄盛举。由于辛、柯、蔡氏属于同宗同源,世界辛柯蔡宗亲也受邀参与。
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创立于1930年代,最初名为蔡氏公所,是蔡氏潮籍宗亲互相扶持的组织,曾活跃于芽笼24巷、水仙门打火厝伯公巷(今禧街一带)、豆腐街(珍珠街上段俗称)等地。二战结束后,恢复活动的蔡氏公所改名为“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广招不同籍贯的蔡氏族人入会。
会员人数激增的蔡氏公会后来购置里峇峇利路89号会所,1948年落成,然而该地地契只有10年,不利公会长远发展。
为了寻求永久稳定的活动空间,1966年,蔡氏公会发动捐款,在加东安珀路(Amber Road)38号购置会所,然而因降温措施,产业委员会认为产业价格将下跌,经董事会通过决定出售,改在1996年购置芽笼九巷三号四层大厦的永久地契公寓作为会所,使用至今。
新大厦响应绿色倡议 象征与时俱进决心
随着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改变,公会在2022年通过决议扩建会所。扩建委员会委员蔡均伟提到,新大楼备有电梯和轮椅通道,提升消防安全措施,除装置火灾警报器和烟雾探测器,也安装快速自动洒水系统。这些硬件的提升,不仅方便年长会员前来活动,也为会员提供更安全的聚会场所。除此之外,新大厦也响应绿色倡议,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应用能源回收系统,象征会馆与时俱进的决心。
公会会长蔡义山受访时说,新会所将为会员提供更舒适,更符合现代需求的活动环境,进一步增强大家对公会的归属感。“展望未来,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期待更多年轻会员和专业人士加入,发挥所长,共同壮大董事团队。”他希望宗亲不忘先辈创业之艰辛,传承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携手推动会务持续发展。
蔡义山也提到,新大厦底层原来是办公室,但现在改建为停车场,晚上可以租给隔壁餐馆使用,除了更充分运用会所空间,每个月还能为公会带来数千元收入。原有的办公室迁入大厦四楼,与祠堂并列,二楼为活动空间,三楼作为会议室。
考虑到公会的永续发展,蔡氏公会也在2024年底买下芽笼路233号一栋三层楼永久地契店屋,并将之出租,以租金收入补助公会每月开支,更长远为公会奠定经济基础。
除了硬件上的发展,蔡氏公会也不忘以行动让公会的薪火代代相传,于今年2月成立了青年团,团员平均年龄30多岁。公会希望,崭新的济阳大厦是传承与创新的见证,未来将主办更多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从而为公会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蔡义山提到,早年先贤艰苦奋斗,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将他们招揽入会不只是为了更新迭代,也为公会的未来注入新希望。他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先辈初心,以济阳大厦为新起点,为年轻一代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让蔡氏精神薪火相传,让公会事业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