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日后乘搭地铁外出时,将能在地铁站欣赏到更多由本地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日常出行增添一些艺术气息。

配合成立30周年,陆路交通管理局星期二(10月21日)发文告宣布扩大“艺术之旅”(Art in Transit)计划。明年起,陆交局将在南北线和东西线40个地铁站增设画作。

其中25个地铁站将展出社区引领创作的作品,剩余15个地铁站则会展出陆交局委托创作的作品。武吉士站、诺维娜站和欧南园站将率先展出新作品,希望乘客在前往周边医疗设施的途中,能提振心情。

由陆交局委托创作的作品将围绕医疗养生、社区文化和市政商业三大主题。每个作品都是为指定地铁站专门设计,希望把通勤空间发展成文化枢纽,展现新加坡的人文历史。

“艺术之旅”计划自1997年推出以来,共有119名艺术家参与,创作出超过500件作品。

延伸阅读

通勤有了诗意 在新加坡地铁上读诗
通勤有了诗意 在新加坡地铁上读诗
陆交局推出“艺术之礼”计划 为地铁站添活力
陆交局推出“艺术之礼”计划 为地铁站添活力

最新一幅作品是陆交局为庆祝成立30周年,特别委托艺术家杨昔银创作。这幅以“竹林看历史”( ‘Seeing History Through the Bamboo Forest’)为名的作品,展现了小印度的人文发展,以及新加坡通勤工具的转变,并会长期在小印度站展出。

作品以小印度的“Tek Kah”(福建话,意指竹脚)渊源为灵感,画入竹脚妇幼医院、竹脚中心和陆交局于翰莎路的总部等地标,还有不同年代的交通场景包括三轮车、牛车和1950年代的巴士等。

陆交局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尤其当陆交局过去30年来,其中27年是在翰莎路总部办公。

陆交局也和Bloomberg Connects应用合作,推出“艺术之旅”数码导览。公众只要登录Bloomberg Connects应用或网站,或是扫描地铁站内艺术装置旁的QR码,就能查询不同作品的详情。

陆交局将继续通过“艺术之旅”计划,与新加坡美术馆、国家艺术理事会、非盈利视觉艺术组织艺触觉和新加坡艺术学院合作,将艺术融入进通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