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中国在长期稳固的外交基础上,两国的司法部门和争议解决机构近年来持续进行对话和交流,签署了多份谅解备忘录,促成了日趋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各种交流活动中,自201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已成为司法界专家、商业领袖等交流想法、协调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由新加坡律政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联合主办。

今年,论坛迈入第五届,已定于本月24日在新加坡康莱德滨海湾酒店举行。配合新中建交35周年纪念,论坛的主题为“五届共语携手路,三十五载谱新篇”。

成为领先国际争议解决枢纽

新加坡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国际争议解决枢纽,举办“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是新加坡律政部为加强双方合作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承诺每年举办这个论坛。

此外,律政部也推动本地主要司法机构和中方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例如,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简称新仲)与北京市司法局(BMJB)于今年5月7日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共同推动国际仲裁成为解决国际争议的首选方式。北京市司法局也将为新仲在北京的推广予以助力。

在去年8月的新加坡公约周内,本地另一家争议解决机构——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SIMC)也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CHINCA)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推动调解在国际项目工程、建筑和投资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这将加强跨境争议解决,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领域。

除了上述两家机构,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SICC)和新加坡海事仲裁院(SCMA)也在近年加强与中方的合作。

各家争议解决机构相辅相成

王律师事务所国际仲裁业务部负责人许翠云表示,这些争议解决机构提供的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目的是增强新加坡整体的服务体系和优势。

她比喻,如果新加坡是一座购物中心,每个争议解决机构就像是里面的一家商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偏好选择要去哪家商店,总会有合适的选择。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可在保密的前提下,提供快速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并致力于裁决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允许各方以各自满意的方式来解决争议,使各方能够维护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商业关系。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则拥有众多国际法官,能够处理复杂的跨境争议和前沿争议。而新加坡海事仲裁院是一家专业机构,服务于新加坡和中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行业。”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已逐渐成为解决中国相关纠纷的首选机构,中国用户一直是机构最大的用户之一。”——王律师事务所国际仲裁业务部负责人许翠云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已逐渐成为解决中国相关纠纷的首选机构,中国用户一直是机构最大的用户之一。”——王律师事务所国际仲裁业务部负责人许翠云

高级律师许翠云擅长处理复杂、高价值和跨司法管辖区纠纷,性质涉及资产追回、能源、欺诈、基础设施、国际贸易等案件。她曾参与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开创性的仲裁决策,被视为诉讼和国际仲裁领域的世界级翘楚。

她表示,在她所任职的王律师事务所,近年来和中国同行合作解决的与中国相关的高额以及复杂的跨境争议案件数量显著增加。她也提到在官方层面,法律相关交流活动及合作也频繁进行,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她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已逐渐成为解决中国相关纠纷的首选机构,中国用户一直是机构最大的用户之一。”

提供律师互访学习机会

除了提升争议解决机构的可见度,律政部也努力促进新中双方法律从业者的能力和了解。

今年3月15日,新仲与中国政法大学(CUPL)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安排该大学的学生到新仲实习,并探讨联合培训等课题。

而在2023年的“新加坡-上海律师交流计划”下,两地律师则有机会通过实习和学习访问,了解对方城市的商业环境、文化等。

作为交流计划的其中一个接待方,许翠云表示,交流计划增进两地律师的相互理解、尊重和跨文化能力,也加强他们与中国同行之间的合作。而通过了解两地在司法传统和文化上的差异,本地律师在帮助中国客户处理争议时能保持文化敏感性,继而更好地帮助客户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

“鉴于立杰在亚细安区域的广泛网络以及长期服务中国企业的经验,不少中国律所希望设立正式的联盟,以共同探索东南亚及更广区域的合作机会。”——立杰中国区联席主管、资深诉讼律师周明娴
“鉴于立杰在亚细安区域的广泛网络以及长期服务中国企业的经验,不少中国律所希望设立正式的联盟,以共同探索东南亚及更广区域的合作机会。”——立杰中国区联席主管、资深诉讼律师周明娴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是此次交流计划的另一深度参与方。立杰中国区联席主管、资深诉讼律师周明娴表示,在与中国律师长期密切且频繁的交流中,她观察到对方对于在与本地的律师事务所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兴趣浓厚。她说:“鉴于立杰在亚细安区域的广泛网络以及长期服务中国企业的经验,不少中国律所希望设立正式的联盟,以共同探索东南亚及更广区域的合作机会。”

随着新中建交迈入第35年,许多发展机会也将随之而来。对此,许翠云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而新加坡则期待成为碳服务和贸易的枢纽。若想增强两国的气候合作,这需要健全的法律框架来支持。因此,这个方面将成为双方重点合作的领域。

周明娴律师则表示,中国律师目前关注并希望与新加坡和亚细安区域合作的主要行业包括电子、数字市场、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教育和医疗保险以及半导体细分领域。

做为曾主导新加坡首宗承认并执行中国法院判决案件、并为中新司法合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律师,周明娴认为,推广新加坡法律作为跨境交易准据法(Governing Law),既能满足部分国际客户对中立法律环境的需求,又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熟悉且受国际任可的法律保障,为中新两国法律合作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


本届论坛三大课题

  • 课题一:争议解决的效率提升与程序创新
    规则改革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创新改变、效率提升

  • 课题二: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会成为争议解决中的新争议
    人工智能对法律和道德带来的挑战、对法律基本价值的影响

  • 课题三:探寻争议解决的道德边界
    日益复杂的道德困境、机构在维护道德标准方面的作用


【本文由律政部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