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战备军人申诉,今年起回营训练时所获的薪金补贴比往年少,薪金补贴单上的“额外工资”因不符合新算法而归零。这引发部分战备军人的关注与不满。
国防部回复《联合早报》时说,当局今年2月起已优化薪金补贴自动计算系统,以更准确地反映战备军人回营训练时本应获得的收入。
许开南(28岁,投资助理)在今年5月回营训练后,发现国民服役薪金补贴(Make-Up Pay)的计算方式有所调整。他的一名空服员同僚向他申诉,补贴不再涵盖飞行津贴等“额外工资”(Additional Wage),两周差额逾千元。许开南这才进一步查看,发现他同样没获得额外工资补偿。
薪金补贴旨在补偿战备军人在服役期间,若继续工作本应获得的收入。根据新算法,只有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八个月领取额外工资,才会将这部分纳入计算,这一标准较以往六个月内至少有四个月领取额外工资的要求更高。
许开南认为,这种算法对于刚入职、额外工资占比高的群体冲击较大,而国防部对政策调整的沟通也不足。
另一名受访的谭姓科技业人员(27岁)今年4月参加两星期回营训练,也发现补贴比去年少。
他在训练结束后登陆“OneNS”平台对比今年与去年同期的补贴数据,发现虽然所任职的公司今年为他加薪,但薪金补贴反而少了约200元。他进一步查看才发现,去年薪金补贴单上有约140元的额外工资,今年则归零。
他的公司接受“直接报销”(Direct Reimbursement Scheme)安排,即雇主照常支付他的薪水,再由国防部将相应的薪金补贴发还给雇主,以弥补员工服役期间的薪资支出。“我拿到的工资没变,公司也照常支付,但因为国防部补偿给雇主的金额少了,我担心雇主会觉得员工回营训练时,人力成本变得更高。”
延伸阅读
针对新计算法 雇主反应不一
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发言人受询时指出,薪金补贴新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可变动薪酬(variable pay)。
他举例,新制度将两个月最高的“额外工资”视为非经常(irregular)收入并排除计算,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年终或半年花红上出现“双重补偿”。从政策角度看,这样的做法合乎逻辑,因为这类花红一般不会因短期回营训练而削减。
但对于领取佣金的雇员,新的算法却造成明显不利。发言人举例说,一名销售员在训练期间没能创造销售业绩,因而损失实际收入;若系统排除这类佣金收入,就不能准确反映雇员的真实损失,对他们而言并不公平。
发言人指出,从雇主角度来看,新制度在“直接报销”安排下可能增加财务压力。服役员工的工作须由其他员工代为完成,雇主往往须支付这些员工加班费,但只能按相关战备人员的基本薪金向当局申领补贴。
“企业未能从薪金补贴中获得补偿,形成了隐性成本,进一步加重经营负担。”
不过,并非所有雇主都对此表达担忧。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SNEF)发言人受询时说,会员企业目前未表达太大关切。
“我们了解,国防部已设立薪金补贴金额调整的申诉渠道。若雇主在个别案例中有具体疑虑,我们鼓励他们直接向国防部反映。”
自2022年下半年起,相关程序实现自动化,战备军人和雇主无须再为回营训练等活动提交申请和证明文件。国防部会通过中央公积金局和税务局调取收入数据,自动计算补贴金额。
国防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自今年2月1日起优化自动化薪金补贴计算系统,以更准确地反映民间收入。这些改进已在“OneNS”门户网站的雇主和国民服役人员界面中说明,并附有不同情况下补贴计算的示例。雇主与服役人员普遍对自动化薪金补贴所带来的便利表示欢迎。
国防部认识到,不论采用什么计算方式,服役人员的薪酬安排各有不同,自动化计算未必完全贴合实际工作收入。雇主和服役人员可通过申诉渠道提出薪金补贴金额调整。
自新算法实施以来,当局已批准约100起申诉个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