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即使住在运行中的核电厂附近,年均接受的辐射剂量仅约0.001毫希沃特,相当于胸腔X光检测辐射的2%,或吃下10根香蕉的吸收量。

第18届新加坡国际能源周星期一(10月27日)开幕。主管能源与科技事务的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为新加坡能源讲座致辞时说:“新加坡正在认真研究部署核能的可能,尤其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新型技术。核能有潜力成为安全、可靠且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能源选择。”

我国不排除未来当核能技术安全可行时,采用核能发电,但目前尚未决定是否要使用核能。陈诗龙说:“我们知道公众对核能部署计划有很多疑问,我们会在过程中定期与公众交流。作为第一步,我们发布了《新加坡核能力建设背景报告》,概括新加坡对核能的兴趣,以及政府迄今推进的核能力建设工作。”

这份16页的报告综述新加坡过去13年在核能力建设上的努力,也阐明核技术持续发展下,设计上已相当安全。

报告指出,核能发电不仅有助加强能源韧性,也能减少能源领域对环境的影响。

延伸阅读

【速读包】吃香蕉也有辐射 一文看懂我国如何建设核能力
【速读包】吃香蕉也有辐射 一文看懂我国如何建设核能力
裕廊岛加速绿色转型 逾三成未开发土地用于低碳项目
裕廊岛加速绿色转型 逾三成未开发土地用于低碳项目

能源局与美国两个国际机构合力加强核能力建设

我国去年7月与美国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促进核相关知识与技术分享和交流。今年5月也与法国签署了类似的合作协定。

去年7月31日,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右)与美国时任国务卿布林肯签署关于民用核能的《123协定》。(档案照片)
去年7月31日,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右)与美国时任国务卿布林肯签署关于民用核能的《123协定》。(档案照片)

陈诗龙透露,今年9月美国把新加坡列入授权目的地之一,有助新加坡获取美国核能关键技术信息。

他也宣布,能源市场管理局将在本届能源周,与独立非盈利应用科学和科技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签署谅解备忘录,借助研究所在美国的网络资源和专才技术优势,推进核能和前沿反应堆技术的研究。

能源局也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签署意向书,同意协力拟定《合作研发协定》,在先进核技术的研究、技术评估和能力建设上展开合作。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Chris Wright)致辞时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高度肯定,也期待新加坡未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希望成为新加坡在科技、人工智能,以及所有能源事务的合作伙伴。”

赖特也邀请陈诗龙明年访问爱达荷国家实验室,视察到时已以演示模式启用的反应堆。赖特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预计接下来几年就能投入运作,这可能是新美未来合作的一方面。

能源局和环境局在招聘中

能源局也已成立核能署,以评估在新加坡部署先进核能技术用于发电的可行性。国家环境局作为辐射与核安全监管机构,也成立核安全处来深化核安全、核安保与核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两家机构都在招聘中。

能源局也计划最迟明年成立顾问团,在涉及核能技术、法律和组织的19个关键领域提供专业指引。

我国早在2014年已成立新加坡核能研究与安全倡议组织;今年,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院启动,为核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空间与先进设备。

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内的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院占地1万2900平方米,楼高五层,地下层设实验室。(档案照片)
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内的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院占地1万2900平方米,楼高五层,地下层设实验室。(档案照片)

核能发展也在区域受到关注,上周举行的亚细安能源部长会议上,亚细安成员国也针对亚细安核电厂发展框架展开初步讨论,以建立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一致的安全标准。

到2034年 清洁能源劳动队伍料扩大约六成

为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韧性,我国多管齐下推动能源转型,除了研究核能,也部署超过1.7千兆峰瓦太阳能,料能在2030年前更早达成至少2千兆峰瓦的目标。

陈诗龙指出,基于土地限制,到2050年,太阳能料只能最多满足我国一成的电力需求。“部署太阳能是必要的,但仍不足够。”

我国也在发掘用地热能发电的契机,去年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全国非侵入式勘测,以评估我国地下深达10公里处的热能资源潜力。陈诗龙说:“预计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便能了解可以捕获多少地热能。”

他强调,不能单靠一种能源方案,须构建多元可持续能源组合,确切的能源组合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商业轨迹。

能源转型也带来就业机遇,两年一次的能源领域人力调查预测,随着储能和电力进口等需求增加,清洁能源劳动队伍到2034年料扩大约六成或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