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亚细安电网日后建成,我国将制定一套适用于东南亚的跨境可再生能源证书框架,让清洁电力也能持“护照”出行,可跨越国界自由交易,协助企业履行脱碳承诺。
贸工部兼外交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星期二(10月28日)为亚洲清洁能源峰会致辞时说,新框架由贸工部、能源市场管理局,以及非营利组织国际追踪标准基金会(International Tracking Standard Foundation)联合草拟,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并根据东南亚不同市场的运营环境进行调整。
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简称REC或“绿证”)是一种能源采购选择,证明持有者拥有由可再生能源产生并输送到电网的1兆瓦时(MWh)零碳电力。可再生能源指的是使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等生产的可再生电力,或由“绿色能量”发电厂产生的电力。
为推动能源转型以实现永续发展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绿证,来抵消耗能碳排放。每一单位的绿证,相当于抵消1兆瓦时的碳排放。
然而,目前东南亚各国政府的法规存在差异,使用绿证跨境追踪可再生能源及环境属性,过程相当复杂。
延伸阅读
颜晓芳指出,随着亚细安电网的设立,有必要制定一套用于跨境电力交易的绿证框架。
框架旨在协助各国统一做法,从三方面追踪和记录核实跨境绿证。这包括追踪电力实际流动和相应的绿证;获准用于跨境电力交易的绿证登记系统和交易工具;计算剩余电力组合的方法。
统一框架可确保企业购得绿证只此一家
统一框架可确保企业购得的绿证只此一家,无须担心同一单位的可再生能源被其他企业重复申报。
贸工部、能源局和国际追踪标准基金会的联合文告说,新框架能作为“探路者”,配合亚细安能源中心正在推进的工作,以期最迟2027年推出亚细安区域可再生能源证书框架。
贸工部和能源局已就草拟框架向业界展开咨询,并获得国际再生能源倡议组织RE100、亚细安能源中心、亚洲清洁能源联盟与国际半导体协会SEMI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