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最新研究发现,一些人虽无症状,但体内可能长期携带大量具有多重耐药大肠杆菌(E. coli ST131),并在不知情下传染给家人。科研人员指出,识别这些“隐性带菌者”,有助防控社区传播。

所谓多重耐药,是指这种细菌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因此一旦感染,治疗就会更困难。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可能是亚洲首个追踪此类耐药菌在社区传播路径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虽然大多数菌株无害,但部分菌株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泻、胃痉挛、呕吐和发烧。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症状可能更严重。

研究中关注的E. coli ST131菌株已在全球广泛存在,耐抗生素性强,主要引发泌尿道感染,而在老年人或免疫力低的群体中,也可能发展为肾脏感染或败血症。

抗生素耐药不仅在医院令人担忧,社区中同样存在风险。许多耐药问题由特定菌株推动,这类菌株通常被称为“超级细菌”。尽管长期以来人类和动物使用抗生素被认为是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耐药菌如何在健康人群中传播仍不清楚。

延伸阅读

研究发现大肠不同部位癌症起源 有望研发更精准个人化治疗
研究发现大肠不同部位癌症起源 有望研发更精准个人化治疗
国大研究: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酒精成瘾风险
国大研究: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酒精成瘾风险

“隐性带菌者”或是社区耐药菌隐藏储存库

为探究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追踪34个新加坡家庭长达八个月,包括过去感染E. coli ST131或其他大肠杆菌的患者及家庭成员。研究人员采集了135名参与者的粪便样本,并收集环境拭子及宠物样本,利用基因测序识别E. coli ST131,并绘制家庭内传播路径。

结果显示,一小部分个体虽无症状,但能长期高量携带E. coli ST131,很可能成为家人感染来源,而家人所携带菌株与它高度相关。这表明,这类“隐性带菌者”可能是社区耐药菌的隐藏储存库。

家庭环境中 良好个人卫生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负责人、杨潞龄医学院感染科转化研究项目莫茵博士说:“抗生素耐药不仅是医院问题,也可在普通家庭悄然传播。识别无症状但携带高水平耐药菌的人群,有助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降低社区传播风险。”

研究强调,即使在家庭环境中,良好个人卫生仍至关重要,并需探索减少耐药菌长期携带的新方法,如疫苗、益生菌、益生元或粪菌移植,但仍需更多证据验证效果。针对高水平带菌者实施干预,可抑制社区传播,减缓抗生素耐药扩散。

杨潞龄医学院感染科转化研究项目副主任淡马亚教授补充说:“E. coli ST131已融入日常环境,但并非所有带菌者会生病。了解这些菌株在人体内的持续存在及传播方式,有助开发更实用、基于社区的防控方案,在感染难治前遏制耐药情况。”

后续研究将分析参与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探讨有益菌与有害菌平衡如何影响耐药菌长期携带,同时为全球抗生素耐药防控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获得卫生部旗下的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NMRC)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