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与关卡局人员采集公众指纹费时又费工,内政科技局运用人工智能训练模型,能及时判断指纹样本的优劣,并马上给予反馈,提醒公众用正确的方式重录,日后有望减轻人工监督的负担。
内政科技局企业数据高级数据科学家黄镇豪(28岁),星期三(10月29日)获颁内政团队创新奖。他自2021年加入团队以来,便在生物识别与意图评估专业研究中心,着手改善生物信息自助登记机的项目。这个原型目前仍在测试和优化阶段。
他受访时说,移民局服务中心柜台人员在采集指纹时不时遇到困难,如指纹按压时不慎拖拽、手指过干或过湿等,都会导致系统无法顺利登记样本,往往得重试数次。“有时柜台人员还直接拿起公众的手指头帮忙按压,这无形中拖慢了进度。若不合格的指纹被误判采集,也会影响数据库的可靠度。”
移民局正推进数码化,今年4月投入运作的新服务中心,已推出包括可让公众拿护照或身份证的自助领取机。
黄镇豪与团队在2022年逐步测试生物信息自助登记机,希望运用科技腾出人手,同时解决采集滚动指纹(rolled thumb prints)的痛点。
“当时市面上没有符合内政团队需求的产品,我们收集前线人员的意见后,开始自主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能评估指纹的图像清晰度、匹配表现,以及是否符合内政团队标准,并给予用户实时反馈,如调整手指姿势等。”
初始原型准确度达八成以上 若成功部署每年料可省逾1万工时
黄镇豪说,初始原型花费一年造出,准确度达八成以上。日后若成功部署,每年预计可省下1万4000个工时,让移民局人员能专注于其他更重要的任务。
项目的努力获肯定,黄镇豪深受鼓舞。“创新须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勇于尝试并从失败中学习。我们会继续跟上科技步伐,创造出更多利民的技术。”
今年的内政部长奖共颁发130个奖项,表彰在重大行动、案件和项目中,或在日常工作上进行创新和表现卓越的杰出人员、团队和机构。奖项分为四个组别。
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在颁奖礼上致辞时说,高效、受人尊重且可信赖的内政团队,对新加坡的成功至关重要。良好的治安不仅是让国人过上安稳日子的基本条件,对经济发展也同样重要;企业能顺利运作不受干扰,国际公司也因此选择把总部设在新加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
不过,尚穆根指出,未来仍有复杂挑战,内政团队将持续投入资源,建设更好的能力与服务,并积极采用新技术。他鼓励内政团队继续团结协作,服务公众。
2009年加入移民局的努尔艾因稽查长(Nur’Ain Binte Sulaiman,38岁)则获颁行动卓越奖。她目前在空运货物指挥处邮包检查部门担任图片分析员,包裹经由新加坡邮政(SingPost)送到收件人前,都要经过她的四人团队检验。
努尔艾因说,包裹数量逐年下滑,但她却发现毒品走私案持续增加,去年团队共侦破436起涉毒案,总黑市价超过80万元。
她曾派驻两个陆路关卡近10年,凭多年经验能从扫描图像的颜色、密度与形状,判断货物有无异样。
“毒贩近来愈发狡猾,连光碟盒都可能混入毒品,相当考验鉴别能力。其他的违禁品包括电子烟、漏税香烟和武器等。”
2024年7月30日,努尔艾因在一只泰迪熊内发现一个密封袋,内藏184克的冰毒,随即将案件通报中央肃毒局处理。
她说,虽然工作充满挑战,却也让她深感满足。团队须跳出框架思考,运用不同侦查方式,才能阻止各类违禁品入境。“我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守护新加坡的边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