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妇女误信自称“美国华裔”网友的投资骗局,前后借出132万元协助对方承包“新加坡上市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程”。不料,巨款一转手,对方立即失联,她被迫变卖公寓还债。

66岁的受害人陈玛丽(化名)在亲人和辅导员鼓励下,决定将自己的受骗经历说出来,警惕其他人别落入类似陷阱。  

她10月31日完成手续,以79万元削价卖出了在东部屋龄约10年的公寓。她卖了房子后,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仍面对向人借贷的数十万元债务。

陈玛丽曾是石油与天然气跨国企业的高管,离婚超过20年,前夫已去世。去年10月,她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被一名自称Jason Tan的网友搭讪。对方自称是住在纽约曼哈顿的美国华裔承包商,经常晒旅游美照、分享家庭故事,营造成功稳重的形象。两人偶尔也通过即时通信应用WhatsApp聊天。

陈玛丽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否认自己陷入“爱情骗局”。她说,虽然对他印象不错,他英语流利、谈吐斯文有礼,但她只把对方当成普通朋友,没打算进一步交往或见面。

延伸阅读

公积金人员阻妇女二次受骗 保住最后一笔养老钱
公积金人员阻妇女二次受骗 保住最后一笔养老钱
77岁妇女陷爱情骗局 乐龄反诈大使助脱困
77岁妇女陷爱情骗局 乐龄反诈大使助脱困

她说,对方得知她在跨国企业工作多年,便称正向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投标跨越新马的地下管道工程。一个月后,他称成功标得这个价值250万美元(约324万新元)的跨境工程,还传来附有公司总裁签名、公司信头的合约,让她信以为真。

有一天,这名Jason Tan联系她,称他飞到马来西亚怡保监督工程,携带80万美元(约104万新元)垫付前期工程款,却因未申报而在关卡被扣留,恳求她转账借给他1万元,好让当局“放人”。为了帮朋友脱困,她照做了。

随后的三个月内,对方多次以工程款被扣为由,向陈玛丽借钱。他的理由是需要钱开工、购买昂贵器材,承诺完成第一阶段工程后,请上市公司把150万美元(约194万新元)的工程进度款全转到她的银行户头,以报答她雪中送炭。

邮寄藏五张提款卡衣服 分批携巨款到新山转交

出于信任以及受高回报引诱,陈玛丽便应要求,将她的五家银行提款卡藏在衣物中,邮寄到马国让骗子提款。她还四次携带总数40多万新元的现款到新山,让一名印族男子转交给自称人在怡保的Jason Tan。

就这样,陈玛丽损失了132万新元,除了个人的毕生积蓄和公积金,还有她向亲人借来的钱。由于她向银行借钱被拒,经银行职员建议,她抵押公寓向放贷商借钱周转。

陈玛丽是在今年3月,Jason Tan忽然失联,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向家人说出实情。儿子检查后告诉她,Jason Tan传来的合约和照片全是伪造的,她马上报警。

她说,多家银行早前发现她的户头提款频密,纷纷来电查问,但她都没怀疑有什么不妥。

据陈玛丽说,骗子还没有落网,她也因寄出提款卡而接到警方的警告。

记者就此案向警方进一步了解情况。根据报案记录,当事人寄出的提款卡分属中国银行、马来亚银行、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和联昌国际。骗子用这些卡进行了约300次提款。

新加坡明年将迈入超老龄社会,到时65岁以上公民将占公民总数超过21%,预料成为诈骗目标的年长者会随之增加。

亚杜兰生命辅导中心专为负债人群和受连累的家人提供财务调解和辅导服务。负责协助陈玛丽的中心经理李玉玲透露,中心每年处理四五百个新案例,今年截至第三季共接到33起因诈骗导致欠债的求助个案,其中九人超过60岁。

去年,本地诈骗案多达5万1501起,平均每天141起,占整体罪案总数的92.3%;损失金额达11亿1240万元,平均每天305万元,无论数量还是占比,都是历史新高。

涉及转账或投资时 年长者应加倍慎防陌生人

年长者遇到陌生人“关怀”时较容易放下戒心,最终可能受骗上当。辅导员因此提醒年长者,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在向陌生人转账或决定投资之前,应先弄清对方的身份,也应该让亲友了解情况。

陈玛丽说,今年2月,她分四次把40多万新元现款带到新山关卡附近的酒店,交给图中这名印族男子,由他转交给据称人在怡保的骗子。陈玛丽拍下收款者的照片,以确认钱已交付。(受访者提供)
陈玛丽说,今年2月,她分四次把40多万新元现款带到新山关卡附近的酒店,交给图中这名印族男子,由他转交给据称人在怡保的骗子。陈玛丽拍下收款者的照片,以确认钱已交付。(受访者提供)

资深辅导员、飞跃机构联合创办人凌展辉说,在银行低利息的环境下,许多年长者更容易被所谓的“高回报”或“著名企业”等光环所诱惑。骗子也往往瞄准老年人的软肋,假借关怀和友谊靠近他们,逐步赢得信任后,再以投资名义或虚构求助情境,诱使他们转账。

他提醒公众,应先查证投资计划、确认对方身份,并尽量要求见面,就算真的值得投资,也应征询亲友或第三方意见。

专处理欠债问题的亚杜兰生命辅导中心主席李绍敦说,诈骗者往往利用年长者的恐惧、欲望与贪念逐步操控他们。“乐龄人士到了人生晚年,承受不起摧毁安稳生活的财务重击,所以应格外知足与珍惜,好好享受多年辛勤的成果。”

针对陈玛丽的案件,新加坡借贷协会副会长黄建玮说,在亚杜兰生命辅导中心居中协调后,此案已友好解决。受害人最初是以投资为目的而申请抵押贷款,发现受骗后主动求助。放贷商得知情况后已暂停追款,并减免了大部分逾期费。

他指出,合法放贷商在严格监管下运作,协会致力协助借贷双方展开建设性对话,并鼓励放贷商在欠债人遇困境时展现同理心,灵活处理。

任何人如果有疑问想联系协会,可发电邮至info@creditassociation.com.sg。

民事途径可追讨损失 但需衡量成本

民众如果发现受骗了,还可如何求助?

德尊律师事务所(Drew & Napier)副董事刘德凯律师说,受害者除了报警,如果还想通过民事途径追讨损失,掌握诈骗者或公司的身份会更有利。这方面的线索从银行账户资料或合约或许可发现。

不过他提醒,民事诉讼虽可行,但应该衡量成本和可能收回的款额。

他指出,诈骗者诱骗受害人付款,通常会用假手机号、假账号或假身份增加追查难度。此外,虽然律师可发律师函或提诉讼,但法律程序耗时耗资源。法院的判决能否执行,也取决于是否掌握诈骗者身份、银行账户及资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