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高吸电子烟的刑罚,已对青少年发挥阻吓作用,目前被捉的电子烟违例者中,青少年占比已下降到两成左右。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六(11月1日)出席志愿组织心件工程(Heartware Network)就电子烟问题举办的炉边对话时,透露这一数据。

他回答与会者的提问时说:“罚款和惩罚,会对多数青少年起到阻吓作用,但仍有一小部分人会明知故犯。现在被逮着的人当中,青少年已是少数,成人占八成左右,其余两成是21岁以下青少年。”

王乙康9月在国会透露,今年首八个月,卫生科学局侦查到近1万起持有或使用电子烟案例,以及38起供应案例;使用者中,半数以上未满25岁。

被问我国如何与亚细安国家合作时,王乙康指出,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电子烟是合法的,但在其他成员国如文莱已被禁止。他已与各个亚细安国家的卫生部长沟通,相信马来西亚接下来将在电子烟问题上有所行动。

延伸阅读

蔡瑞隆:须了解青少年吸电子烟成因 家长与社会应建立支持网络
蔡瑞隆:须了解青少年吸电子烟成因 家长与社会应建立支持网络
当局展开电子烟执法行动 三天捉五人最年轻者仅15岁
当局展开电子烟执法行动 三天捉五人最年轻者仅15岁

王乙康希望,亚细安国家接下来能达成共识,即电子烟是有害的,甚至比传统香烟更有害,通过管制或禁止来打击电子烟。

有参与者认为,政府近期就电子烟推出的宣导活动过于“吓人”,但也有人认为,真人真事案例起到阻吓作用。王乙康指出,重要的是让青少年了解到吸电子烟的负面后果,从而远离。

“我认为,对青少年而言,首先建立是非观至关重要。当然仍会有人明知故犯,但那是另一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青少年须要明辨是非,这一点极其重要。如果连这点都不明白,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对于那一小部分人,王乙康认为重要的是,当局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寻求帮助,摆脱恶习。

心件工程调查:超过九成青少年若被提供电子烟会拒绝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面对镜头者,左)在对话会上,与超过30名来自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就电子烟等课题进行交流。(关俊威摄)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面对镜头者,左)在对话会上,与超过30名来自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就电子烟等课题进行交流。(关俊威摄)

心件工程星期六公布首份青声脉搏(YouthPulse)快速问卷调查结果。它今年9月1日至4日以匿名方式,收集年轻人对电子烟的看法。

共有211名少年与青年参与线上调查,年龄介于14岁至35岁。调查范围主要涵盖对电子烟的态度、认识和所采取的行动。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指出,若有人提供电子烟,他们会拒绝,但仍有约一成的人会出于好奇心,认为吸一次也没关系,甚至已尝试过。

有超过46%(98人)坦言身旁有少数人吸电子烟,近六成青少年认为同龄者了解电子烟的危害,他们多数也知道滥用电子烟的后果,例如面对学校纪律处分、罚款和改造等。

被问及身旁有人吸电子烟会采取什么行动时,约51%会建议对方停止吸电子烟,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保持距离或中立。

三分之二愿意或乐于参与青少年主导的戒烟行动,特别是那些已积极劝阻同伴的青少年。

心件工程指出,调查结果反映通过同伴影响力进行预防工作的重要,它因此建议应根据年龄组和社会背景量身定制应对策略。

从9月1日起,拥有、使用和购买电子烟者,如果是初犯,未满18岁者罚款500元,18岁及以上者罚款700元,罚款额比原来的300元和500元更高;重犯者须强制接受三个月的康复计划,或面临更重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