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与绿化日一年一度,但保护环境必须持之以恒。今年,新加坡绿化回顾展、社区居民利用旧衣物制作手工艺品和植树等活动在全岛同步展开,提醒和鼓励民众采取行动减少碳足迹,维护我们的居住环境。

2025年清洁与绿化新加坡日星期六(11月1日)在淡滨尼天地举行。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致辞时说,每一个小行动集合起来就可成就一个干净、绿色、宜居的新加坡。这些进步不能仅靠政府推动,而必须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起维护环境的责任。

今年的活动亮点之一是配合SG60而办的特展,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介绍新加坡如何从早期水道污染、街道肮脏和公共卫生欠佳,逐步发展到今日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城市,回顾新加坡一路走来为绿化付出的努力。

退伍军人许剑生(72岁)经常开课,分享他见证的新加坡环境净化历程。他受访时说:“以前新加坡河很脏,河水是黑色的,有人们丢弃的垃圾、养猪场倾倒的废弃物、还有动物尸体等,直到建国总理李光耀在70年代发起清河运动,要在10年内改善新加坡河的水质。”

这位立国一代还举例说,他小时候和兄弟姐妹十几人都用过粪桶,后来冲水系统在本地普及化,这些环境变化让他为新加坡感到自豪。他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让年轻人明白我们这一路走来不易,也就会更珍惜如今拥有的生活环境。

延伸阅读

电子垃圾须妥善处理 全岛回收点明年中增至1057个
电子垃圾须妥善处理 全岛回收点明年中增至1057个
再循环从学童抓起 弥陀设首个校园智能回收垃圾站
再循环从学童抓起 弥陀设首个校园智能回收垃圾站

除了回顾展,淡滨尼天地也展示了淡滨尼各区的居民利用旧衣物制作的超过100件作品。

带领居民进行这项社区活动的艺术工作者陈慧颖(35岁)受访时透露,她经常思考如何善用纺织品垃圾,如老旧的衣物,因此便和大伙儿一起利用旧衣和布料创作艺术品,赋予这些旧物新生命。

从事艺术工作的陈慧颖关注环保,她带领淡滨尼居民利用旧衣物制作超过100件作品,并在淡滨尼天地展出。(吴先邦摄)
从事艺术工作的陈慧颖关注环保,她带领淡滨尼居民利用旧衣物制作超过100件作品,并在淡滨尼天地展出。(吴先邦摄)

30人获颁环境服务业卓越奖

颜金勇在会上颁发国家环境局年度环境服务业卓越奖。30名在环境服务领域表现出色的职员获奖,以表扬他们的努力与付出。

从事害虫防治专业的符凯欣(31岁)是其中一名得奖者,她是本地率先使用智能害虫防治技术的人员之一。这项技术通过装置感应摄影机,每当老鼠经过,系统会即时将信息传送到手机,标示老鼠的位置和行踪,甚至由此发现老鼠洞。这项技术使追踪鼠迹变得方便许多,大幅提高防治鼠患的工作效率。

符凯欣在大学时修读生物学和昆虫学系,从事害虫防治已四年多。她希望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害虫管理。

18岁学生获选公园局锦簇社区计划大使

此外,有10人获选为国家公园局锦簇社区计划(Community in Bloom)大使。这些园艺大使在社区中积极传播园艺知识、领导园艺项目。今年最年轻的获选者是18岁的学生洪健峰。

洪健峰家住在惹兰勿刹区,从5岁开始就跟随母亲接触园艺。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园艺的兴趣愈发浓厚,开始钻研园艺技巧,还开班授课。热爱环保的他还用塑料瓶制作花盆。

洪健峰如今活跃于甘榜格南的一个社区花园,他希望通过园艺联系居民感情,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带领这些社区活动。

符凯欣(左)和洪健峰(右)为环保做出许多努力,分别获得环境服务业卓越奖和获选为锦簇社区计划大使。(张俊杰摄)
符凯欣(左)和洪健峰(右)为环保做出许多努力,分别获得环境服务业卓越奖和获选为锦簇社区计划大使。(张俊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