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学局与新加坡红十字会宣布扩大“认领血库计划”,并创设“捐血伙伴奖”,鼓励企业和团体同血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壮大全国捐血网络,确保血液供应稳定。
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拉哈尤星期六(11月1日)在西城大厦(Westgate Tower)血库10周年庆上致辞时,宣布“认领血库计划”(Adopt a Bloodbank)扩大的消息。她说,西城大厦血库10年来建立起一个定期捐血的忠实捐血群,其中超过630人每年至少捐血一次,展现了社会关怀与凝聚力。
“认领血库计划”去年8月推出,已有35个机构参与,涵盖全国五个血库。为进一步提高血库的可持续性,红十字会采用四级合作架构,让企业和组织根据参与度和捐血动员成效逐级提升。
属于较高等级的合作伙伴可在红十字会数码平台上展示标识,获得额外宣传机会,并享有优惠参与急救培训课程、联办活动及捐血者感恩计划。
卫生科学局与红十字会也鼓励企业通过其他方式支持血库,例如赞助产品、提供广告空间或以专业知识协助推广献血文化。
创设“捐血伙伴奖” 表扬推动献血文化的机构
为了肯定各方的种种支持,红十字会将从明年起,配合世界献血者日(每年6月14日)颁发“捐血伙伴奖”,表扬在鼓励捐血方面作出特别贡献的机构。
西城大厦血库自2015年启用以来,已接纳了超过6万2600名捐血者,累计收集了超过21万5000个单位的血液,占全国血液供应约17%。目前有七个机构认养这座血库,包括新加坡武装部队单位和私人企业等。
印度族泰米尔纳德宗族协会Kinds Family是认养机构之一。发言人普拉布(Prabhu Packirisamy,石油天然气总监,43岁)受访时说,协会两年前开始发起到西城大厦血库捐血,迄今已有约180名会员参与。“一公升的血能拯救三个生命,我们承诺每年至少捐血100次。”
协会定本月、12月和明年2月到西城大厦血库捐血。
退休人士邓家辉(64岁)在西城大厦血库捐血已经79次。他受访时说,第一次捐血是在2000年,那时只是纯粹想帮助他人,后来隔了多年才继续献血。“2007年,我女儿生病了,经常进出医院,后来好多了。那时候,我觉得受惠于医护人员,就决定更常去捐血,在能力范围内回馈社会。”
卫生科学局局长蔡瑞文教授(医生)在周年庆上讲话时说,企业是推动献血文化的重要伙伴,企业管理层应把认领血库视为有意义的企业志愿活动。这不仅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协助国家建立稳定的血液供应。
卫生科学局与红十字会星期六也在卫生科学局血库举办万圣节主题派对,以创意方式鼓励年轻人迈出捐血的第一步。
年底血液库存常下滑 当局吁公众提前捐血
卫生科学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过去一年,全国只有约1.3%人口(包括居民与非居民)曾捐血。
发言人说,每到年底学校假期与节庆期间,血库存量往往会下滑,所有血型的库存可能减少多达两成。旅游旺季也会影响人们捐血,因为人们如果从有虫媒疾病风险的地区旅游回国,须暂停一段时间才可以捐血。
卫生科学局呼吁公众,在年终出外旅行前提早安排捐血,并鼓励通过“捐血”(DonateBlood)手机应用、拨打6220 0183,或浏览网站Giveblood.sg,了解更多捐血资讯和预约捐血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