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欧思礼路38号见证哪些国家历史?
答:欧思礼路38号虽是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故居,但它的意义不止于记录李家生活的点滴,以及人民行动党的诞生,更是承载新加坡由零开始的建国历史。
这里是李光耀1950年代许多法律和政治活动的起点,并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不同政治派别人士在这里辩论、讨论和策划让新加坡脱离殖民统治、实现自治。
成立行动党的讨论,也是在这里秘密进行的。李光耀夫人柯玉芝还曾在房子里协助草拟行动党章程。
为解决经济和安全问题,新加坡于1960年代初与马来亚联邦探讨合并的可能性,相关讨论也在欧思礼路38号展开。
新马合并不到两年,政治局势紧张导致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欧思礼路38号再次成为相关重要讨论和策略规划的中心,左右新加坡何去何从的许多决定,也都在这里拍板定案。
问:保留与否谁决定?
答:欧思礼路38号是否值得保留,由国家文物局的古迹与遗址保存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但做出最后决定的将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梁振伟。
一旦决定保留地段,当局将发出保留令,相关部门接着会启动征用地段的程序。
根据文物局网站的资料,古迹与遗址保存咨询委员会共有13名成员。除了多名建筑师,委员会成员也有工程师、律师、大学副教授和视觉传播专才等。
有三名成员是高级公务员,他们并没参与欧思礼路38号的评估工作。这是因为地段受到公众高度关注,他们不参与评估,能确保评估结果保持中立。
时任总理李显龙作为李光耀的长子,则早于10年前通知内阁,他将回避参与政府就拆除或者保留李光耀故居的决策。
古迹与遗址保存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
Forum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办人陈国贤(委员会主席);
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华坤;
新加坡建设局高级技术署长周吉泉;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局长潘家煌;
安博集团全球设计总监侯赛因博士(Hossein Rezai-Jorabi);
The Press Room设计工作室创意总监钟瑞林;
Pinsent Masons MPillay律师事务所创办合伙人莫汉比莱(Mohan Pillay);
Lekker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王可欣;
WSP咨询顾问公司董事郑龙泉;
市区重建局高级署长(旧屋保留)符来叶;
Farm设计事务所董事谢南权;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荣誉院士王运起博士;以及
刘与胡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董事胡美兰。
问:哪些国家保留国家元勋故居?
答:保留国家元勋故居的做法并不罕见,例如印度和美国都有过先例。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曾于1917年至1930年,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的萨巴尔马蒂修道院(Sabarmati Ashram)。
1930年3月12日,甘地带领78名支持者从修道院出发,在24天内步行大约390公里到丹迪海滩(Dandi Beach)自行生产食盐,作为对英国殖民地政府《食盐专营法》的非暴力抗争行为,对印度独立产生重大影响。
印度独立后,这所修道院于1963年5月10日改作为甘地纪念馆,成为印度独立精神的象征。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故居遗址(Benjamin Franklin’s House Site)是另外一个例子,而它位于费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Philadelphia’s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y Park)内。
这个占地22公顷的历史公园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被称为“美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平方英里”(America’s Most Historic Square Mile)。
除了富兰克林故居遗址,历史公园内还有多座与美国革命与建国历史有关的历史建筑,比如先后在1776年签署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美国《宪法》的独立厅(Independence Hall)。象征自由与公正的独立钟(Liberty Bell)也在历史公园内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