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离校考试中具有挑战性的试题,约占各科总分的15%。所有试题不论难易,全部属于小学课程大纲范围,但较具挑战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在非常规或真实的情境下,综合应用课本学过的概念。
此外,试题使用的语言和语境,都符合考生年龄,确保他们能理解试题内容。较难的试题,通常会采用分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解答。
教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二(11月4日)在国会回答阿裕尼集选区议员严燕松的询问时,强调这些安排有助于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应付小六会考,包括没有私人补习的学生。
普杰立说,小六会考试题有难有易,目标是让能力各异的学生展现他们的理解能力。他指出,会考旨在评估学生对小学课程核心概念和技能的掌握。这些能力包括批判思维,以及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概念的能力,小六会考并不强调死记硬背,或者考试技巧。
严燕松后来追问,在全国会考中加入较困难试题的意义何在,以及是否期望学生通过私人补习来学习作答。对此,普杰立强调,教育部和学校致力确保所有学生,无论是否有能力负担私人补习,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除了课堂教学,学校也设计了探索、协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普杰立说,加入高阶思维试题,主要是为充分评估学生的认知和学术能力,以及能否发挥创意、灵活运用,“这些要求完全反映在学校课程大纲中,并非期望通过私人补习来做到”。
普杰立回答后港区议员陈立峰口头询问时也提到,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小学生善于运用推理能力,能应用概念和技能,应对非常规情境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