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严重神经障碍或其他复杂疾病而需要长期照护的儿童,今后出了急病病房后可入住盛港社区医院,在安静温馨的环境中康复,也让家属有机会休息和获得支援。

Cocoon象征安全温暖庇护空间

连氏基金会、竹脚妇幼医院与新保社区医院星期二(11月4日)举行媒体简报会,介绍本地首个儿童慈怀疗护与康复计划。新计划名为“Cocoon”(茧,取其“保护”之意),由连氏基金会拨款470万元资助,在新保社区医院旗下的盛港社区医院设立本地首个在社区医院里的儿童照护空间;预计四年将惠及超过240名病童。

盛港社区医院资深顾问医生兼医务总监许邦煜医生说:“Cocoon象征一个安全、温暖的庇护空间,让孩子与家庭在关怀中获得力量和希望,做好准备回归日常生活。”

连氏基金会总裁李宝华说,儿童慈怀疗护的重点是减轻病童和家属在长期抗病过程中的痛苦,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慈怀疗护不是等到生命最后阶段才开始

“慈怀疗护不是等到生命最后阶段才开始的,而是从确诊开始就帮助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

Cocoon计划由竹脚妇幼医院主导临床与培训工作,盛港社区医院负责日常照护。盛港社区医院配合新计划,已划出四个儿童床位,明年增至八个。

竹脚妇幼医院的Cocoon计划负责人是妇科麻醉科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孙万良教授。他说,过去,这类病童因缺乏合适的社区设施,只能长期留在急病医院。这个新做法让他们能在社区医院继续接受照护,慢慢康复,也减轻家人的压力。

医院希望打造“家之外的家”

竹脚妇幼医院儿童慈怀疗护资深顾问医生许丽华说,新计划的负责团队由医生、护士、治疗师与社工组成,皆在竹脚妇幼医院接受培训,以提供个别化照护与康复方案。她说,医院希望打造一个“家之外的家”,让病童能在安全、熟悉的环境中恢复能量,也让家属重新获得信心。

14岁的迪恩(Dean Joaquim Bin Mohd Aszrin)今年8月住进这个温馨疗护空间。他患有罕见的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 syndrome),发育与身体机能受影响,需要依赖喂食管进食和定期做复健。他的父亲阿斯林(Mohd Aszrin Bin Ahmad,51岁)从事送餐与快递工作,单独抚养迪恩和两个12岁和6岁的女儿。

这名单亲爸爸充满感激地说,盛港社区医院的团队不仅照顾孩子,也耐心指导他如何清洁和维护喂食工具,以免感染或渗漏,让他更有信心照料儿子。“我以前几乎没有时间喘口气,如今在这里有人帮我看顾他,也让我能专心工作。”

康复步骤由职能治疗师团队设计

帮助孩子康复的具体步骤由职能治疗师团队负责设计。他们根据孩子的发育阶段和兴趣,结合艺术、音乐与游戏,让治疗过程更新鲜有趣。

职能治疗师杨净雯说,家长是孩子康复过程的重要伙伴,团队会指导他们如何在家继续帮助孩子。“我们希望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家人也能看到他们一点一滴在进步。”

除了临床照护,Cocoon计划也推动专业培训,以提升本地儿童慈怀疗护的能力。据许丽华医生透露,今年推出的儿童与出生前后慈怀疗护证书课程已培训55名医护与相关专业人员,接下来每年的目标为60人。

竹脚妇幼医院也与国大医院及HCA慈怀护理(HCA Hospice)合作,筹备两年制毕业文凭课程,预计于2026年推出,为有志于专研儿童慈怀疗护的临床人员提供系统化训练,包括安排临床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