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强化儿童保护体系的制度与监管机制,包括定期审查处理虐童个案的机构,以确保问责和透明,并推动持续改进。
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教育部长李智陞星期三(11月5日)在国会回复议员就梅根案件提出的询问时说,当局将定期审查负责处理儿童虐待个案的机构,包括保护处(前为儿童保护处),并提高实务检讨的频率与范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于明年底前落实这些强化措施。
他指出,保护处目前已和儿童保护个案管理机构合作,一旦这些机构评估个案风险超出机构可处理的范围,须将个案通报保护处。
当局也已开始联系其他并非儿童保护个案管理机构的社会服务机构,要求它们通报所有涉嫌虐童的个案。这项工作将循序和快速地展开,确保各类高风险个案能尽早被发现与介入处理。
设社会服务协调中心 加强跨机构协作与信息整合
一些议员在国会中建议,当局应加强中央协调与信息整合,以便更有效地追踪和连结不同机构掌握的儿童个案。
李智陞回应,为加强跨机构协作与信息整合,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设立新的社会服务协调中心,以更及时地发现及应对疑似虐童情况。
此外,当局也在改进与警方在处理失踪儿童个案方面的通报与协作程序。李智陞说,目前,儿童保护个案管理机构须在24小时内报案并通知保护处;保护处也须在24小时内向警方通报相关案件。
警方若评估个案属高风险,例如涉及严重身体伤害或性虐待,将立即介入,以确保儿童安全。警方在展开调查的同时,也会通报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以便进行安全规划和社会介入。新的社会服务协调中心也将与警方的运作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过度体罚将被视为虐待并通报
针对议员有关介入起点(intervention thresholds)的询问,李智陞指出,现有介入起点总体适当,但必须说明,在尊重家长管教子女角色的同时,过度体罚将被视为虐待并通报。
李智陞说,举报人的角色仅是提出关切,“支持面临育儿困难的家长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而判断儿童是否遭受虐待,则由警方和儿童保护专家负责。”
议员的提问反映出多种观点:有人主张应及早介入或将儿童移出家庭,也有人提醒应避免过度干预,以免给原本运作尚可的家庭带来不必要困扰。
李智陞说,确定何时及如何介入,须作出艰难判断,既要保障儿童安全,又要兼顾家庭完整。
“儿童保护工作是一个连续过程。当出现值得关注的情况时,社区可以提供非正式支持。随着关切程度加剧,儿童保护机制会逐步介入,从社会工作者教育家长儿童管理策略,到严重虐童个案由国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