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任驻中国大使郑东发星期二(11月4日)逝世,享年96岁。
郑东发10月9日中风,到国大医院接受治疗,约一周前转至雅西西慈怀病院,星期二安详离世。
他的儿子星期三(5日)下午在脸书发文忆述:“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更少流露情感。但他始终关心着我们,确保我们的一切都安好无恙。”
郑东发在1991年至1998年担任新加坡驻华大使,是我国与中国建交后,向中国派遣的首位大使。在派驻中国前,他在1988年至1991年担任驻日本大使,同时于1988年至1990年兼任驻韩国大使。他在2004年退休前,是我国巡回大使。
外交部在星期三(5日)发出的文告中,形容郑东发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公务员”,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为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告说,在北京任职期间,郑东发致力于促进新中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升了新加坡发展经验的影响力。他参与了新中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建和发展,这个项目至今仍是双边合作的基石。
郑东发也与中国高层官员建立了广泛联系,并积极推动新中人才交流,促进两国深厚的相互了解和密切的民间往来,这些至今仍在支撑着双边关系。
文告还说,郑东发在担任驻日和驻韩大使期间打下的基础,让新加坡与这两个国家建立了实质性的双边关系。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向郑东发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形容郑东发“为新加坡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外交关系发展做出了持久且至关重要的贡献”。
外交部常任秘书蔡艾伯忆述与郑东发共事的经历说:“郑博士是一位开拓型的外交官和尽职尽责的公务员。在两国历史的关键时期,他睿智的建言和奉献精神,为新加坡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据一些外交官了解,郑东发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与一些中国领导人建立了密切关系,有时还会与个别中国高层一同垂钓。
成为外交官之前,郑东发曾在多个政府部门工作。他1957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兽医学士学位后加入原产局(农粮兽医局前身,现已改为食品局),开启长达47年的公共服务生涯。
成为外交官之前,郑东发曾在不同政府部门工作,担任过国家发展部常任秘书、文化部常任秘书、市区重建局主席,以及建屋发展局主席。
本地华语电视剧起飞重要推手
在文化部任职期间,他也兼任新加坡广播局总经理,及后来的新广副主席,被认为是新加坡华语电视剧在1980年代起飞的重要推手。
本地资深华文媒体人朱亮亮不久前在一篇有关新加坡媒体环境变化的文章中提及,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在1980年改名为新加坡广播局,“新上任的领导郑东发先生带来了一股新气象”,他招揽了一大批香港电视人到新加坡,从《实里达大劫案》到《雾锁南洋》,“新加坡电视剧一路挺进,打入国际市场”。
郑东发的儿子在脸书贴文中也回忆:“至今仍记得,当年有幸在电视播出前,通过录像带观看热门电视剧(《新兵小传》《雾锁南洋》《红头巾》)的每周剧集。”他认为,父亲将永远因远见卓识,以及当时在新广设立华语电视剧部门而被铭记。
郑东发为我国公共服务作出突出贡献,1963年获颁公共行政奖章(金),1970年获颁功绩奖章。他与妻子郑璇心育有一儿一女,妻子已于2020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