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党针对《互联网安全(援助与问责)法案》条文提出多项修订,但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认为,相关建议可能拖慢程序、加重受害者伤害,朝野在辩论中多次交锋。
工人党主张,将互联网安全委员会发出指令的门槛,从“有理由怀疑”(reason to suspect)改为“有合理根据相信”(reasonable grounds to believe),认为应以证据为基础,而非仅凭怀疑就采取行动。
对此,行动党议员陈佩玲(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参与辩论时说,若门槛提高,调查时间会更长,反而延误受害者求助。
工人党议员何廷儒(盛港集选区)回应,若伤害明显且紧急,修订后的门槛也足以让委员会及时采取行动;但若情况不明,则应通过进一步调查来确认。她举例,如何界定受害者名誉受损,这类情况需进一步厘清。
工人党也提议,在法案中明定“合理评论”(fair comment)可豁免于网络骚扰等条文的限制,以保障公众就公共利益议题发表意见的权利。
但陈佩玲和佳馥梅(三巴旺集选区)认为,“合理评论”定义模糊,易被滥用,可能让公众人物在面对网络伤害时,难以获得及时保护。
工人党也建议,由高庭为上诉的最终仲裁者,以便完善申诉机制,加强独立监督。不过,行动党认为,法案提出的上诉架构已足够,若延伸至高庭,将使援助过程变得冗长且昂贵。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以及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拉哈尤为辩论进行总结时都强调,法案核心在于让网络伤害案件能快速处理,尽量降低受害者获得救济的门槛。
国会最终否决了工人党的修改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