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气四溢的红糟米粉,到代代相传的拓碑技艺,新加坡福建会馆大厦在这周末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公众通过美食、展览、表演与亲子活动,感受福建文化的味道与温度。
由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办的第八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星期五(11月7日)登场。国家发展部长、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为活动主持开幕时以华语致辞说,从推动教育和文化传承,到促进交流、帮助新移民融入和加强社区凝聚力,福建会馆185年来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为新加坡的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他说,文化节的表演、讲座和工作坊等活动,很多用双语进行,不只是面向福建社群,也希望能吸引年轻一代、新移民和异族同胞等不同背景的人参与,了解新加坡华人在地的文化习俗和美食。
他指出,文化是双向流动且不断发展的,例如源自南洋的沙茶酱、榴梿等美食,如今在中国也广受欢迎。“希望我们各大会馆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如何通过活动,促进本地居民和新移民交流,帮助他们融入。”
他在致辞中也以福建话回忆,小时候外公常带全家到一家名为“老福建”的餐馆用餐,最爱点的菜是福建面和扣肉包,这些味道成了他童年最熟悉的记忆。他说,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是福建人,自己也是个“老福建”。
文化节从星期五至星期天(9日)在直落亚逸街的福建会馆大厦举行。公众可购买美食固本,在会场品尝各会馆准备的传统佳肴,如福州鱼丸、蛋燕、红糟米粉、番薯粉粿等。
南安会馆企业妇女组副主任梁雅真(62岁)受访时说,番薯粉粿和芥菜饭是闽南传统美食,但如今在小贩中心已不常见。她说,文化节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更多人尝到这些美食。
活动期间,公众还可免费参观碑刻拓片展。展览展出福建会馆属下庙宇天福宫、金兰庙、梧槽大伯公庙和麟山亭,以及萃英书院和崇文阁的12幅碑刻拓片,让参观者近距离欣赏石碑上的历史文字与先贤事迹。
首次推出四项亲子互动工作坊
今年文化节也首次推出四项亲子互动工作坊,包括拓印、红龟粿和发糕制作,以及“乐学福建”活动,让年轻家庭与孩童在轻松氛围中,体验福建传统文化与手作技艺。
公众还可欣赏莆田十音八乐演奏、汉诗闽南语演唱、福建布袋戏等节目。
福建会馆会长蔡其生说,通过这些活动,会员和公众可以了解本地福建社群的历史与传统,感受本地福建文化的精神与温度。“希望这次的文化节不仅能凝聚情感,也能促进福建文化的代代传承,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