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找到真爱,单亲妈妈听信“网上恋人”的话,素未谋面却轻信可搬到国外与“恋人”共度一生,把卖屋所得和储蓄共12万多元转换成加密货币给对方进行投资。

这名单亲妈妈后来还收拾行李,打算带着两名年幼孩子到国外与“恋人”共度余生,所幸银行察觉不妥,警方反诈骗指挥处迅速介入,才成功防止一家三口沦落外国街头。

上述诈骗案是反诈骗指挥处的加密货币追踪小组所处理的众多案件之一。

警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及诈骗的总损失金额为4亿5640万元。反诈骗指挥处接获受害者报案后,迅速冻结骗徒或钱骡户头,总计为受害人追回1700万元加密货币资产。

自3月成立 加密货币追踪小组展开逾2000次追查行动

为应对骗款通过加密货币迅速转移和分散的挑战,反诈骗指挥处于今年3月成立加密货币追踪小组,与超过10个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小组成立至今已进行超过2000次的追查行动。

延伸阅读

假“上海警察”设连环套骗局 妇女险失25万元
假“上海警察”设连环套骗局 妇女险失25万元
反诈指挥处联手六海外机构 逾3万5000人涉9200起骗案被查
反诈指挥处联手六海外机构 逾3万5000人涉9200起骗案被查

加密货币追踪小组负责警官谢伟良助理警监和高级调查员李华生助理警监日前接受媒体访问,分享小组的成立过程及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加密货币日益受欢迎,也成了不法之徒下手的管道。谢伟良说,警方就得尽快采取行动,因此成立加密货币追踪小组,前后筹备工作花了约八个月时间。

小组的日常工作包括进行实时区块链分析,与本地与外国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协助冻结户头和追回骗款。此外,小组也须进行干预工作;与尚未意识到自己受骗的受害人取得联系,劝阻他们停止汇款,并报警处理。

对于小组队员具备的技能,谢伟良说,队员都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并熟练使用区块链分析和开源追踪工具。

他指出,骗子会利用受害人对加密货币知识的不足来行骗。“这些受害人对加密货币并不了解,但又害怕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因此还是选择进行加密货币投资。骗子也正是利用受害人的这一弱点,诱骗他们交出钱财。”

小组会与相关伙伴合作,也会教授其他警员有关加密货币的知识;当有受害人报案时,警员就会懂得如何辨别,并将涉及加密货币的案件交由小组处理。这些骗局就包括投资和冒充政府官员。

不同于银行汇款,加密货币是流动性的,涉及跨国因素,追查过程有一定难度。李华生指出,加密货币较为分散,区块链技术也非常高效,资金能在几秒内迅速转移,因此想要冻结这些款项并非易事。

李华生就分享了上述单亲妈妈坠入骗局的案例,并形容这是他处理过情况最糟的一起案件。“银行当时发现这名女子的户头转出大额款项,我接获通报后便约对方见面。”

李华生说,他当下展开区块链分析,发现女子的12万多元早已被转入诈骗电子钱包。他后来向女子呈现调查结果时,对方起初不愿相信受骗,后来才接受事实,并在两名幼儿面前崩溃大哭。

“她当时已购买机票准备带孩子出国会见‘恋人’。所幸我们阻止她继续受骗,否则她和孩子就可能身无分文,流落外国街头。”

李华生透露,他事后也向女子提供援助,她目前正尝试走出阴霾,重拾生活。

须定期接受培训 了解新型诈骗趋势

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加密货币发展,小组队员会定期接受培训,且会与相关伙伴紧密合作,了解新型诈骗手法和趋势。

小组也计划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来协助简化重复性工作,好让队员能更好地对付骗子。

至于公众该如何避免坠入加密货币骗局,谢伟良和李华生一致认为,公众要清楚自己在投资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李华生提醒,公众应具备必要的加密货币知识和风险意识,投资时要量力而为,并且只投资所能承受的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