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通行证推出两个多月后使用范围扩大,明年3月1日起,国人可使用通行证的储值,到书店购买本地实体文学书籍;当局也准备试行让公众用通行证购票,观赏月底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上映的本地电影。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梁振伟星期五(11月7日)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的新加坡作家节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新加坡文化通行证(SG Culture Pass)可用来购书的消息。文化通行证计划自9月1日启动,截至星期三(5日)共推出600多个艺术与文化活动,超过43万5000名公民完成注册,逾500万元的储值已使用。
新加坡有逾30家刊印四语文学书籍的本地出版社。可用文化通行证购买的书籍包括四语的小说、诗集、剧本和短篇散文,作者在书籍出版时须是公民或永久居民。
梁振伟说,让人们用通行证购买本地文学书籍,将能起催化作用,促使更多人阅读,并增强社区凝聚力;这些作品反映新加坡的故事和多元文化遗产,帮助国人理解自己和彼此。他乐见近来有更多本地作家和故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根据国家图书馆管理局2024年的“全国阅读习惯调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成年人读过至少一本本地文学书籍。
新加坡作家协会荣誉会长、玲子传媒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林得楠受访时说,近年出书的本地作家不少,但购书风气仍有待提振。长期来说,扩大文化通行证计划能鼓励少接触本地文化书籍的公众阅读,也加强出版社和书店的上下游伙伴关系。
他坦言,本地出版书籍中,非文学书籍实际上居多,希望当局日后能拓展更多类别,纳入报道、传记和旅游文学等。“当然,不能一蹴而就。”
据林得楠了解,除了书店,书展、导读会和发布会等文学活动,也可参与文化通行证计划。
独立书店书吧(Book Bar)创办人蔡恩汉指出,这项举措能给予本地文学书籍有更多曝光和受关注的机会,让本地出版社和作家获得注意。
他说,书吧约有500至700本本地出版物,以亚洲作者为主。“近年来,公众对本地文学的接受度提高。我们的活动通常都有不错的出席率。希望热度能继续增长,带动更多人阅读。”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为试点项目
文社青部也正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合作,探讨如何使用文化通行证支持本地电影,本月26日至12月7日举办的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是试点项目之一。
符合资格的本地电影须是长片,由公民或永久居民执导、制作或编剧,或改编自新加坡的知识产权。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节目总监童祈为说,本地电影潜力无限,即便叙事形式不断演变,越来越多本地电影人以真诚且多元的视角讲述动人的故事,不仅引起观众共鸣,也逐渐获得国际关注。
“若未来公众可用通行证购票观影,将有助于扩大本电影文化的能见和触及度,鼓励更多公众观看本土和独立电影。”
有意参与文化通行证计划的出版社、书店和电影制作人,星期五起可到官网提交申请,详情有待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