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人借助智能应用管理个人健康。据保健促进局,目前平均每月有超过83万名居民,或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口使用当局的“健康365”应用,比2023财年高多约15%。

保健促进局在2015年9月推出“健康365”(Healthy 365)应用,主要功能包括追踪用户的活动模式,包括每日步数、睡眠和中等至高强度体能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简称MVPA),以及卡路里摄入量。

应用还设有奖励机制,让用户完成各项活动和目标后可赚取健康积分,可用以兑换超市礼券等多种奖励。用户还可通过应用搜索和预约,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如舞蹈和健身等。

保健促进局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提供了使用“健康365”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应用已经深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应用激励用户坚持运动健康生活

多名用户受访时都说,他们运用这个工具记录运动、设定目标,是他们保持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

延伸阅读

整体人口生活方式更健康 我国肥胖和心理健康问题成新隐忧
整体人口生活方式更健康 我国肥胖和心理健康问题成新隐忧
国立健保集团首办包容运动会 两项新计划服务中北部居民
国立健保集团首办包容运动会 两项新计划服务中北部居民

卢冠城(56岁,自由业)和张慧真(55岁,行政员)夫妇俩形容,“健康365”应用是他们的生活好帮手,它让做运动变得更有趣、更有目标,给了他们推动力。

卢冠城说,他在冠病疫情后开始领取电子手环,主要通过快走和跑步来赚取健康积分。他认为,运动最重要是须能坚持,“健康365”应用确实激励他们夫妻俩多动起来,所得积分还可以兑换超市礼券或给通勤卡充值。

“我觉得把健康与实质奖励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思,确实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奖励内容更丰富些,尤其是提高奖励金额来抵消保险费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全民参与运动的热情。毕竟,人民有健康的体魄,对个人、家庭乃至国家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经济而言,这是个投入少、回报高的长远计划。”

陈欣丽(44岁)本是公务员,约两年前因需照顾两个孩子和家中长辈而辞职。如今,她经常通过“健康365”应用报名瑜伽、有氧搏击、钢管舞等各类课程,充实个人生活。

“以前上班没空余时间,下班后得照顾孩子。现在孩子上学时,我就可以出去上课,尝试很多之前没试过的运动。”

陈欣丽(前排左一)约两年前辞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长辈。如今,她经常通过“健康365”应用报名各类课程,包括图中的KPopx舞蹈班。(游甯稀摄)
陈欣丽(前排左一)约两年前辞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长辈。如今,她经常通过“健康365”应用报名各类课程,包括图中的KPopx舞蹈班。(游甯稀摄)

陈欣丽提到,目前使用的电子手环不防水,希望未来能有防水版本,方便游泳或参加水上活动时也可以记录和检测。

为了鼓励人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部9月宣布推出三年试点项目,让40岁以上的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投保人可通过这个应用,用150健康积分兑换2元的终身健保保费折扣,新兑换率比原有机制高一倍。

对此,陈欣丽说:“我觉得这个计划挺好的,也比较划算。我相信等到我有足够积分了,就会去换终身健保保费折扣。”

林先平(66岁,化工颜料贸易公司老板)自小就喜欢运动,现在仍每周坚持慢跑两三次,也和朋友一起打高尔夫球。他透露,已故的父母曾受三高困扰,如今他年岁渐长,所以饮食节约和运动双管齐下,严格自我督促。他每天记录活动,平均每月能积攒超过1000个健康积分。

林先平从小爱运动,随着年龄增长,他更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他经常用运动赚取的健康积分兑换超市礼券,购买较健康食品。(吴先邦摄)
林先平从小爱运动,随着年龄增长,他更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他经常用运动赚取的健康积分兑换超市礼券,购买较健康食品。(吴先邦摄)

“我一直鼓励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使用这个应用来维持健康生活。累积的分数越多,能换取的奖励也就越多。兑换了超市礼券买东西,如果买的是较健康食品,还可以多得积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循环。”

至于可改进的地方,林先平希望未来有更多活动可换取积分,也希望个别活动可赚取更高的积分。例如,日常步数达到5000步可得10积分,他希望如果能积累1万步或更多,可获得更多的积分奖励。

卢冠城则认为,目前领取应用配套手环的流程较为繁琐,或许当局可考虑采用邮寄方式,方便并鼓励更多人参与。据他了解,一些几年前领取的电子手环如今已无法正常操作,因此当局可考虑更新手表和更换机制,借此优化整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