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中学推出升级版课程,让学生动手参与编程、机器人操作和环保主题游戏开发,分析环境数据,并探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伦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星期天(11月9日)在乌节大酒店举办以“饮水思源,继往开来”为主题的80周年校庆晚宴。约800名新民校友、校董和师生共聚见证这个重要里程碑。
课程助学生掌握21世纪关键能力 如创新思维与适应力
教育部长李智陞以主宾身份致辞,并宣布全新升级课程正式推出。他指出,“创客在新民”(MAKERS@Xinmin)是新民为学生设计的两年制课程,强调动手实践、项目导向学习与科技应用,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关键技能。课程自2017年推出,今年迎来全面更新。
改版后,新民中学的全体低年级学生将参与多样化创客活动,如编程、机器人操作、原型设计和3D打印,同时学习环保主题游戏开发、环境数据分析,以及探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伦理议题。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并学习设计与制作原型解决方案,新课程将帮助他们掌握21世纪关键能力,如创新思维与适应力,为迎接瞬息万变的未来做好准备。”
新民中学校长陈顺惠(41岁)受访时说,学校早在2017年开设编程课程。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学校希望学生能跨学科学习,而不仅局限于数学或科学。两年前,学校引入“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理念,发现这是编程教育的自然延伸。
学生自今年7月起已开始上相关课程,未来将持续推进。课程已纳入正式课表,全体中一和中二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次一小时。
陈顺惠说:“我们希望课程内容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吸纳人工智能、科学和科技的最新发展。”
为提升贫困家庭孩子教育机会而创立的新民中学,历经80年的转型与发展,如今已根深叶茂,继续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
1945年11月,新民学校创立时,新加坡刚刚摆脱日据时期的阴影,面临战后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许多人生活贫困,识字率低,距离普及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时学校数量极少,大多集中在市中心。
因此,叶帆风、王振翥与陈春霆三位创办人挺身而出,创立新民学校,为后港与实龙岗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尤其关注贫困家庭的需求。
李智陞呼吁人们铭记我国先辈早年兴学办校的贡献。他强调,创办人的社区精神,是早期“我们为先”(We-First)理念的典范,也是新加坡需要继续传承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