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飞禽公园当年选址裕廊工业区附近,其实出自前副总理吴庆瑞的构想。他认为,园内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鸟类,可作为天然的“第一防线”,一旦工业区出现有害气体泄漏,飞禽的反应将成为最早的警讯。
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收录在前公务员首长林祥源新出版的回忆录中,也折射出吴庆瑞等建国领导人的远见,以及他们统筹全局、跳出框架的思维方式。
尚达曼总统星期一(11月10日)傍晚为回忆录《林祥源——最好的未来尚待开启》(Lim Siong Guan – The Best is Yet to Be)主持推介。
这本回忆录由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共37章,通过访谈、个人反思与档案资料,呈现林祥源过去半个世纪为新加坡服务的历程。
从他早年协助建国总理李光耀与前副总理吴庆瑞处理关键政策事务,到出任国防部、财政部、教育部及总理公署常任秘书,再到领导公共服务署、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机构的经历,书中都有详尽记录。
78岁的林祥源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这本书形式上是一部回忆录,但初衷并非记录个人生平,而是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思考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林祥源:我国须思考如何为“未知的未知”做准备
在书的最后一章中,林祥源谈到他对领导与未来的思考。他指出,新加坡公共服务体系一贯以“国家生存与持续成功”为核心,思考如何为未来预作准备。
不过,如今世界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已远远超出以往规划所能预见的范围。在林祥源看来,新加坡须思考如何为“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作出战略准备。那些是连想都想不到、因此无法事先规划的情境,例如冠病疫情。
“我们当然要继续做情景规划,那是处理‘已知的未知’,是明知存在的不确定性。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总有些事,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他指出,要应对“未知的未知”,新加坡必须以更长远的眼光和主动的姿态来思考未来。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30年后一个成功的新加坡会是什么样子。
他说:“当我们有清晰的远景,就不会被眼前的危机牵着走,而是能从大方向判断每一步该怎么走。”
他强调,要实现这样的30年愿景,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国家文化,让社会普遍具备长期思维的价值与精神,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方向感与信心。
回忆录由女儿执笔
回忆录由林祥源的作家女儿林华敏撰写。她受访时坦言,起初并不想接下这个任务,担心外界质疑女儿为父亲写书的客观性,后来在父亲多次鼓励下才答应执笔。
为了让回忆录更客观,林华敏在书中大量引用来自报章与网络的报道、同事访谈,以及财政部在林祥源退休时出版的纪念册内容。纪念册收录他在各政府部门任职时期的讲稿、幻灯片与同事回忆,包括尚达曼、总理黄循财、金管局前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等人的分享。
林华敏说:“小时候父亲常年忙碌,我是自己照顾自己长大的,但通过这些访谈,我发现他在别人生命中留下的印记。那是一种超越家庭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