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目前仍面临诊治不足的情况,新加坡与韩国大学联手展开研究,计划采用人工智能分析医疗数据,进一步提升男性不育的诊断与治疗。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龄医学院,以及韩国车医科大学(CHA University)的研究员,在首届国大—车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研讨会上宣布这项消息。
数百万名面对生育问题夫妇 近半因为男性不育
国大星期一(11月10日)发文告说,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上男性不育发病率最高的其中两个区域,病例也占全球总病量超过一半。在亚洲以及全球数百万名面对生育问题的夫妇当中,接近半数是因为男性不育导致。
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属下的Bia-Echo生殖长寿及平等亚洲中心副主任黄钟玮客座副教授,以及车医科大学李在浩副教授,准备结合人工智能科技与临床数据,就男性不育开发新诊断工具。
黄钟玮也是国大医院妇产科顾问医生。他指出,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庞大的临床数据上,有助于研究员发掘潜在的规律,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知识,可用于改善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与治疗。
另一方面,国大和车医科大学也在星期一的研讨会上宣布,两校研究团队也找到一种方法,可在临床前研究中,逆转年龄相关胚胎退化现象。这支团队也由黄钟玮和李在浩领导。
文告指出,随着妇女延迟生育,卵子和胚胎质量退化,往往会对生育构成难题。
研究团队发现,在年龄较大的临床前研究模型中,一种称为MIT-001的分子,可通过遏止铁死亡(Ferroptosis),促进胚胎的形成。铁死亡是一种因铁和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造成的细胞死亡。
文告指出,利用MIT-001分子或其他类似针对线粒体(mitochondria)的疗法,可为导致生育力下降的年龄相关问题,开启精准疗法(precision therapies)的新路径,有别于目前以荷尔蒙为基础的疗法。
这项发现已刊登在《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期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