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员工提供结构化培训的雇主比率,从2023年的近八成,显著跌超过13个百分点至去年的66.4%。同时期接受结构化培训的雇员比率,也从54.3%减至52.6%。
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全国工资理事会,星期二(11月11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最新工资指导原则,除了建议雇主为员工加薪,工资会也呼吁雇主和雇员加大力度推动转型,继续投资在技能提升和再培训上。
批发零售社服培训率降 认为员工已具足够技能
针对培训率下跌,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副会长柯文伟在记者会上说,数据显示批发与零售贸易,以及社区及社会服务这两个领域的培训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普遍存在一种共识,即许多公司认为他们的员工已掌握足够技能,且更好的培训是非正式的在职培训机会。
他强调,培训对于确保员工能够继续留在劳动团队及未来发展,仍然非常重要。
人力部常任秘书黄志勤说,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一,例如外向型行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及制造业,生产力增加速度,比内向型行业如行政与支援服务,以及餐饮服务业来得高。
因此,政府支持劳资双方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提升技能和再培训,并可利用多项津贴与计划,来推动劳动力转型。
当中,雇主可与全国职工总会合作,设立企业培训委员会,政府已投入3亿元支持职总的企业培训委员会;企业也可在企业劳动力转型配套下受惠,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重新设计工作岗位和员工培训。雇主与员工也可考虑劳动力发展局的转业计划。
至于个人,40岁及以上公民可利用技能创前程进阶计划(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所提供额外4000元的培训补助和进修时提供的培训津贴,去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工资会也注意到本地劳动力正迅速老龄化,以及工作模式日益多元化。
为了支持雇员更长的职业生涯,并适应更灵活的工作安排,工资会正探索如何更好地体现个人的技能、贡献和不同的工作量,并使指导原则更符合未来劳动力的需求。工资会预计在明年底前完成检讨。
灵活工作安排 有助缓解人力短缺
雇联会长陈启德说,由于本地人口老龄化,未来要让更多人工作将相对困难,而雇主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可吸引更多人包括妇女投入职场。
我国预计在明年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五分之一。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提高至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