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传染病管理局将与伙伴密切合作,检讨我国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等库存,并增强应急能力和实力,确保它们维持有效和可持续,以应对未来的大流行病危机。管理局也将通过定期演习和模拟,确保我国的大流行病应对系统随时准备就绪。
传染病管理局星期三(11月12日)正式成立,黄循财总理在启动仪式上阐明传染病管理局的重点任务时,以“买保险”比喻成立传染病管理局的重要。
他强调,为大流行病做准备,就像是为未来的危机买保险,而买保险总是有成本。在风平浪静时,人们可能会质疑为什么需要花这么多钱买保险,但一旦危机来袭,人们则会问“为什么没有买足够的保险”。
黄总理指出,这当中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传染病管理局最终必须在做好准备和可持续的资源之间谨慎平衡。这须要随机应变——对新出现的风险保持警惕,并在风险增加时,做好准备加强我国的缓冲和防御能力。
传染病管理局将带领更新和完善我国的疫情防控体系。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是在2023年3月国会辩论《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动议时宣布,将借鉴应对冠病疫情经验,设立传染病管理局。管理局整合了卫生部、国家传染病中心和保健促进局的公共卫生、科研专业、运营与政策能力,以及检测和分析技能与系统,致力以更协调的方式应对流行病,并为未来的大流行病做准备。
传染病管理局今年4月1日已开始运营,过去七个多月来,管理局已推出多项措施,包括在今年7月发布新加坡大流行病防范与应对框架,以及在9月更新全国成人免疫计划,把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以及可抵御20种常见肺炎球菌的PCV20疫苗,纳入全国成人免疫计划和受津贴疫苗清单。
三大重点任务 包括深化国际合作
传染病管理局的三大重点任务包括深化传染病相关的国际合作、更新我国的大流行病应对计划,以及建立和维持公众信任。
在国际合作方面,黄总理提醒:“大流行病不限于国界,我们采取的措施必须同样超越国界。”
在冠病疫情高峰期,全球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病中心等平台达成前所未见的合作,强化了全球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但这股势头在疫情缓解后有所放缓,整体而言,公共卫生领域对多边主义的支持也正在分裂。这将削弱全球对下一场大流行病的应对能力。
黄总理说:“传染病管理局因此必须和理念相近的伙伴在疾病监测、情报共享和疫苗科研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在全球有许多理念相近的伙伴。”
应对大流行病 维持公众信任最重要
黄总理同时强调,在应对任何大流行病时,公众信任是最重要的元素。“若没有公众信任,再好的计划、再先进的科技、再好的疫苗,都无法发挥作用。”
他指出,当人们相信当局真诚透明地沟通,才会支持公共卫生措施。相反地,若没有信任,假信息将得以传播,大家也无法统一行动。
“传染病管理局因此必须是可信和有权威的信息源,传播准确、清晰和及时的信息,协助新加坡人保持安全,并及时接收信息。”
除了应对流行病,传染病管理局也将在应对地方性流行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强化我国的韧性;同时也将着手应对重要的议题,包括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加强感染预防和管控,以及推进科研,保护公众健康。
前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李坚明教授今年4月出任传染病管理局首任局长,卫生部卫生总司长麦锡威教授担任首任主席。两人在冠病疫情期间都发挥了领导角色。
黄总理对两人的领导表示有信心,同时强调不能单靠传染病管理局独自应对下一场大流行病,我国是靠着各个领域的携手合作才能应对疫情。
他提醒:“危机总会来临,当下一场危机来临时,政府不能独自行动,我们再次需要所有新加坡人的全力支持和参与,共同保持警惕、负责任地行动,并且凝聚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