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用买房子就能轻松做地主”妙喻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指将钱放入公积金不仅比出租房子更方便,且不必缴税。

星期二(11月11日)晚上由新明日报、民情联系组、人力部和中央公积金局联办的华语公众对话会《“好好谈一谈”之“公积金够用吗?”》,在新达新加坡会展中心举行,超过百名公众参与。

对话会由UFM100.3广播员张承尧主持,对谈嘉宾除了许宝琨,还有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以及公积金义工王新凤。

(右起)义工王新凤、《新明日报》总编辑朱志伟、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以及UFM100.3广播员张承尧,在对话会上与民众合照。(庄耿闻摄)
(右起)义工王新凤、《新明日报》总编辑朱志伟、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以及UFM100.3广播员张承尧,在对话会上与民众合照。(庄耿闻摄)

公积金局于2009年推出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这项全国性的终身保险年金计划,确保公积金会员在有生之年,无须担心退休储蓄会耗尽,每月都能领取入息。

许宝琨说,政府意识到大多数人在退休后都没有固定收入,不少人会担心没办法支付生活费。

“有些人会想到,如果退休后有个房子多好,可以每个月收租金。从这个角度来看,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就能把你变成地主。”

他举例,假如有公积金会员在55岁时,退休户头达到超额存款的42万6000元,到了65岁,每个月可领3300元。若是延迟到70岁再开始领,每个月的“收入”则增加到4300元左右。

选择延迟到70岁才开始领取的会员,入息将增加约35%。以存够超额存款(Enhanced Retirement Sum)的公积金会员为例,他的每月入息可增加约1000元。

“42万6000元相等于目前一个四房式预购组屋的价格。如果把整间房子租出去,月租大概在3500元左右,还不到4000元。如果把这笔钱放进公积金,等于不需要买房就可以做地主,每个月安安稳稳拿到三四千元。”

他补充,把房子出租还得缴交所得税,屋主也得缴房产税,反之政府不会为公积金入息征税。此外,作为屋主,如果房屋出现漏水等情况,还得出钱修补、换租户时还得粉刷单位、又需要支付中介佣金。

许宝琨直言,把这笔钱放进公积金,比出租房子方便,又不用头痛繁琐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能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安全感,价值是挺高的。

终身入息计划有3选项 依个人考量做选择

终身入息计划共有三个选项,个人可视自身需求和对通膨影响的考量做选择。

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庄耿闻摄)
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庄耿闻摄)

中央公积金局副局长(政策与企业发展群)陈利发介绍了终身入息计划下的三种选项,供会员选择,分别为基本(Basic)、标准(Standard)和递增(Escalating)。

其中,若是选择标准(Standard)计划,会员在开始领入息后,每个月的金额固定,直至会员过世。

如果选择递增(Escalating)计划,虽然一开始可以领取的每月入息比标准计划少约20%,但入息以每年2%逐年递增,换言之入息金额越拿越多。

“如果会员活到90岁,入息照样每年增长2%。而新加坡的通货膨胀,长远而言也大概在2%。所以这个计划有助于对抗通货膨胀的影响。”

“但有些人可能觉得,他们在65岁到70岁时需要比较高的入息,不过之后老了就不再上餐馆、不去旅行了,开销变少后,有一点通膨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标准计划就会适合他们。”

而基本(Basic)计划则是与递增计划相反,当公积金存款少于6万元后,入息将开始逐渐减少。

与私人保险配套的3不同

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庄耿闻摄)
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庄耿闻摄)

许宝琨表示,类似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的保险,市场上也有不少,然而两者之间有三不同。

其一,终身入息计划是终生不断的,会员能活多久,入息就能拿多久。

“很多市场上的保险是你买的时候要先指明入息是要拿多久—10年还是20年?然后配套再按照这个选择每个月发放入息。如果你活超过这个时长,过了保期就不会再有入息了。”

再者,一般类似的私人保险,入保时投入的金额也比加入终身入息计划所需的更高。

“如果用相同数额来买私人保险,要拿更高一点的入息,可能要接近100万或至少50万元以上。所以类似终身入息计划的保险制度,你很难再找到能与它匹配的,公众应该善用这个计划。”

此外,一般私人保险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期之内过世,所有剩余的保费归保险公司。然而终身入息计划不同,会员过世后剩余的数额将交还给受益人,本钱不亏。

若65岁仍在工作 建议70岁才领取赚更多入息

建议职场年长者延迟到70岁领取,公积金终身入息增额比加薪多。

许宝琨建议,年满65岁但仍在继续工作的新加坡人,应考虑推迟到70岁才开始领取更高的公积金每月入息,更好地满足退休需求。

政府已经开始逐渐调高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到了2030年时,会把重新雇佣年龄调高到70岁。

许宝琨笑说:“把钱留在公积金,每年可以多拿到7%,等到70岁的时候每个月多拿1000元,可能比老板给的加薪还多。”

根据公积金局网站资料,截至2023年12月,超过一半的会员选择推迟领取每月入息。

额外计划进一步保障低收入群体晚年

额外计划可助低薪工友和平台人员等弱势群体晚年获保障。

许宝琨说,部分低薪工友到了退休年龄可能还需要工作来维持收入,他们可受惠于就业入息补助计划。“政府会额外提供工资补贴,放入公积金户头,让工友在工作的时候继续钱滚钱。”

政府也推出了共同前进配套,包括就业储蓄花红和退休储蓄花红,进一步保障低收入群体。

此外,为保障平台人员,平台运营商和平台人员须额外缴纳公积金,30岁以下者今年起须缴纳,年满30岁的可自行选择。

“下来五年我们会不断提高平台人员的公积金缴交率,到了2029年,他们会和其他行业雇员的缴交率齐平,跟上其他人的步伐,有机会安享晚年。”

吁符合条件者加入退休户头配对填补计划

陈利发说,今年1月若有收到中央公积金局通知,便等于有资格加入退休户头配对填补计划,获得政府一对一的公积金填补,他们每年最多可获得2000元,历年总额不超过2万元。

他进一步呼吁,收到通知的符合资格人士在今年底前抓紧机会填补户头。“今年首7个月大约有13万人已经填补了(户头),其中有74%填补了2000元或以上。”

他也举例,若从55岁开始每年填补2000元,10年后加上利滚利效应,便会累计4万8000元的额外存款,每月可额外获得大约260元的入息。

目前,年龄介于55岁至70岁、退休户头存款少于基本退休存款、仅拥有一间组屋、且月入少于4000元,才可加入计划。

三工具助规划购屋医疗及退休生活

陈利发说,公积金局推出的人生规划网(PLAN with CPF),涵盖三大规划工具,其中退休入息规划工具(RetirementPayoutPlanner)会通过简单提问来确认民众退休后的开支,以预测所需的每月入息。

房屋选购规划工具(Home PurchasePlanner)可根据收入、存款和日常开支,为民众计算最划算的购房或换房预算,购屋对退休入息的影响也可一目了然。

医疗保险规划工具(Health InsurancePlanner)则可预估不同医疗保单的长期支出,避免日后需支付高额附加私人保险,另外还可计算保健储蓄在医疗保单上的支出。

我国公积金 世界公认最好退休制度之

走过70年,公积金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石,也是世界公认最好的退休制度之一。

公积金制度在我国还是英殖民地时,设立于1955年,许宝琨追溯该制度发展史时表示,步入70年的这一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石,是我国社会契约(social compact)的体现。

公积金制度也随着国情和国民需求,不断演变,从允许国人动用公积金购屋、支付医药开销购买保险,到推出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保障国人终身医药需求,以及针对重度残障者长期护理的全国保险计划“终身护保”(CareShield Life)。

连续17年获评为亚洲最佳退休养老制度,我国公积金制度今年也在全球养老金指数排行榜上首次获得最高的A评级,在5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四,较去年前进一个名次。

新加坡在这个评估中,取得总分80.8分的好成绩,是亚洲唯一获得A评级的国家,得分仅次于荷兰(85.4分)、冰岛(84分)和丹麦(82.3分),也高于以色列(80.3分)。

其中,在是否值得信赖的评估中,公积金制度更是获得90.4分的高分,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芬兰。

女义工鼓励公众:把钱存入公积金‘生钱’和扣税

女义工以身边人个案,鼓励大家趁年轻将钱存入公积金“生钱”并扣税。

义工王新凤。(庄耿闻摄)
义工王新凤。(庄耿闻摄)

王新凤分享道,39岁的生意伙伴原本因担心急需用钱时不能提取,而未填补特别户头,在她解释填补户头还可以扣个人所得税后,采纳了建议。“趁年轻,更应该填补户头来扣税,一举两得。”

她也认识一名60多岁的退休人士因为钱不够用,每个月会到教会领取120元援助。“如果当年他有存公积金,现在就不会这么凄惨。所以不管几岁开始存公积金都不会太晚。”

她还有个60多岁友人提取公积金存款到国外买地建屋,结果钱被挪用,所幸还有公积金存款,多了一份保障。

公众:对话会解答了心中疑惑

参与活动的受访公众表示,对话会解答了心中疑惑。

关惠仪(69岁,自雇人士)还未加入终身入息计划,她想趁还在工作有收入的时候延后领取,让钱在里面利滚利,明年才开始领入息。

“就算在70岁过后还没开始领,也不用像存银行一样担心银行倒闭或者亏钱之类。所以我觉得公积金是对人民的一种保障。”

陈女士(75岁)说,40多岁的女儿原本通过填补户头获扣8000元税,但今年开始填补却无法扣税,听了对话会后才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收入达到顶限。“希望政府让努力工作的单身人士也能继续享有税务减免。”

此外,丈夫10年前过世后,她卖掉房子和女儿一起住,收益拿去填补公积金,让她对晚年生活感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