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阵子地铁故障频发,但同个时期整体地铁网络的列车服务供给率和准点率都维持在约99%以上的高水平,可媲美甚至超过世界一些主要城市的地铁服务表现。

陆交局每月公布最新地铁可靠度数据

为提高透明度,让公众更全面了解地铁网络的运作表现,陆路交通管理局从上月起,改为每月公布最新的地铁可靠度数据,不再每季度发布。

陆交局星期五(11月14日)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还添加三项指标,分别为列车服务供给率(Train Service Delivery)、列车准点率,以及列车服务中断对多少乘客造成影响。

列车服务供给率衡量列车实际运行里程与编定里程的对比情况,数值越高,意味着更多列车按编定时间表运行,反映地铁服务越可靠。

陆交局指出,这项指标能补充“平均故障间隔公里数”(Mean Kilometres Between Failure),反映列车服务中断的影响程度;延误时间越长,列车能行驶的路程就越短,供给率也会随之下降。

延伸阅读

地铁整体可靠度连续两个月下滑 南北线可靠度最低
地铁整体可靠度连续两个月下滑 南北线可靠度最低
东北线三年内更新电路整流变压器 增强电力系统整体韧性
东北线三年内更新电路整流变压器 增强电力系统整体韧性

今年7月至9月间,整体地铁网络的列车服务供给率维持在99%以上,9月达99.83%;各地铁线的供给率介于99.60%至99.94%。由于汤申—东海岸线还未全线通车,陆交局未列入这条地铁线的数据。

陆交局网站也提供其他城市的数据,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去年的列车服务供给率达99.99%,香港地铁今年7月至9月的数据达99.9%,法国巴黎8月的数据为99.35%。

9月各地铁线准点率介于97.81%至99.78%

此外,9月整体地铁网络的列车准点率达99.16%,与世界其他地铁系统如台北捷运不相上下。

各地铁线的准点率介于97.81%至99.78%,其中东北线的准点率最低。

陆交局说,线路较短的地铁线要维持高准点率较具挑战性,因为一旦列车延误,地铁公司调整运行速度或停站时间以“追赶进度”的时间窗口较小。

列车准点率是记录列车是否能在终点站或折返点,在编定时间前后两分钟内完成行程。 陆交局受询时说,全球多数地铁系统采用2至5分钟的容差来计算列车准点率,除了台北捷运例外,采用90秒来计算。

发言人指出,一些不会导致列车服务停运的事故也会影响准点率,例如乘客紧急通讯按钮被启动,因为有乘客感到不适或购物推车轮子卡在月台屏门之间。

受严重故障影响乘客 少于5000人至逾5万人不等

陆交局也公开过去12个月里,地铁延误超过30分钟的严重事故,估计有多少乘客受影响的数据。

过去12个月内,全岛地铁网络共发生七起超过30分钟的延误事故,估计受影响人数从少于5000人至超过5万人不等。

东北线今年8月12日的事故为例,估计影响超过5万名乘客,占线路日均客流量约9.7%。

陆交局向来有监测 首次公开数据

上述三项指标其实早已设定在地铁营运表现标准里,陆交局一路来都有监测,这次是首次公开。

针对人们感觉地铁故障增加,上述指标却仍维持在90%以上的高位,陆交局说:“相较于我们庞大的铁路网络、列车每天运行18至19个小时,孤立事故对整体列车服务供给率和准点率的影响通常较小,绝大多数的行程并不受影响。这些指标反映了地铁系统整体运行稳健,尽管偶尔有列车故障和服务延误。”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受访时说,公开这三项指标有助让公众更清楚了解我国地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地铁系统的比较;与香港、东京、中国大陆、台北及部分西方城市的系统进行对照,可更全面地呈现不同指标下的表现。

据他对数据的观察,我国地铁在多项可靠度指标上,与香港和部分日本城市的地铁系统相近,部分表现甚至更突出;不过,与台北和中国大陆部分城市相比,本地在一些指标上仍有进步空间。

黎华德也说,乘客更关注延误对行程造成的实际影响,而不是复杂的技术指标。因此他建议,当局未来可进一步发展更细致的衡量方式,例如估算延误导致的额外行程时间,以更准确反映事故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