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平均升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预料每年全世界会有超过54万人因热相关疾病而离世,这个致死率比1990年代高63%。
碳排放居高不下,势必加重全球20万家医院的营运压力;预计未来每12家医院,就会有一家面临极端天气导致的全面停运风险。
为此,巴西政府于当地时间星期四(11月13日),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30)推出“贝伦卫生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监测、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以及数码化等创新方案,为全球如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指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斯蒂尔(Simon Stiell)当天在COP30的卫生与气候部长会议上致辞时说,气候危机即公共卫生危机,小孩、年长者和健康出状况的脆弱群体面对的影响最大。
“这不只是数据。我们的家庭、社群和后代,正在为全球暖化付出代价。”
斯蒂尔说,贝伦卫生行动计划提供了蓝图,如今需要的是可持续、互相协调且可获得融资的行动,把承诺转化成实际保障。
他透露,多个慈善机构组成的“气候与卫生资助者联盟”(Climate and Health Funders Coalition)已承诺助资3亿美元(约3.9亿新元),以催生如何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方案研究工作。
斯蒂尔强调,唯有当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人类才可能打赢这场气候之战。“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因此推进气候与健康的研究工作特别关键。”
特别报告:应把卫生目标纳入国家自定贡献和适应计划
为响应行动计划,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可持续医学中心领导的国际专家团,隔天(14日)早上发表《COP30卫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报告:落实贝伦卫生行动计划》。
特别报告呼吁全球立即展开协同行动,在日益炎热的世界环境中,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
其中建议的行动包括,把卫生目标明确列入国家自定贡献和国家适应计划;把通过脱碳化节省下来的资金,投资在应对能力建设和加强气候应对韧性。
国大可持续医学中心主任瓦特斯(Nick Watts)教授是国际研究团主席。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卫生行动计划推出后,缓解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已不停留在倡导阶段,而是即将过渡到实质落实阶段。
不过,由于COP30特别报告缺乏约束力,它提出的建议能发挥多大作用受质疑。
对此,瓦特斯直言,医疗体系只会采纳适用的建议,相信没有医疗体系会照单全收。尽管如此,所有国家的卫生部都已正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甚至悠关生死,因此会在能力所及范围内采取必要行动。
每年须投入220亿美元保医疗体系
特别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的未来,要支持医疗体系持续运作,每年须投入220亿美元(约286亿新元),或7%为适应气候的融资需求。
然而,全球经济不稳定,推动气候融资挑战重重。瓦特斯说,220亿美元确实不是小数目,但医疗领域在全球经济占约一成,应该获得保障资源。
特别报告也建议各国指定一名卫生部高级官员,并建立一组专门协调气候与健康行动事务的团队,负责推动减排和气候适应工作,把政策转化为实践,监测进展,并参与国家层面的规划与财务决定。
新加坡卫生部已有一组专人 表现值得肯定
瓦特斯说,据他了解,新加坡卫生部已经有这样一组专人。在他看来,新加坡善用科技,也致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所省下的资源可用于加强医疗体系的韧性,至今的表现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