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熟悉的淡水“廉价鱼”罗非鱼原来也能在海里养殖?能分解厨余的黑水虻所孵化出的幼虫,也可用来喂食罗非鱼?
《联合早报》记者和其他本地媒体记者星期五(11月14日)受邀登上“滨海生活船游:品味海峡风情”游船活动,沿着柔佛海峡一睹渔民回收蟹笼、撒网捕虾的日常生活,也见识了罗非鱼在海上养殖的状况。
这项别具风味的游船活动由本地旅游体验业者“出发吧!新加坡旅游”(Let’s Go Tour Singapore)策划,创办人罗介祥与新加坡渔农协会携手呈现,是新加坡首次推出游船认识渔业养殖生态的活动。
媒体登上俗称奎笼的海上渔排,了解传统水产养殖业者如何运用先进技术丰富养殖和增产。
例如,渔排业者与本地初创企业Ento Industries合作,研发以黑水虻幼虫作为天然鱼饲料,将食物生产与厨余再利用紧密结合,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构建更完善的循环生态。
Ento早在四年前就同中央医院等几家医院合作,以黑水虻处理回收的厨余垃圾。公司除了将虫子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料,也将虫子晒干磨成粉,制成猫狗等宠物饲料。
会自动排除厨余细菌杂质 黑水虻幼虫喂鱼干净安全
公司创办人兼总裁潘颂恩(35岁)说:“我们是第一次开发直接以黑水虻活幼虫喂养鱼儿,希望能为我国食物生产可持续循环补上缺口。”接受试点的是“新洲鱼”(The Straits Fish),即海水养殖的罗非鱼。
他透露,试点虽然今年6月才展开,但研发工作其实已筹备一年。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和Omega油脂,在养殖试验前,必须先确保罗非鱼能接受这种新饲料。
联合创办人兼运营总监苏雯婷(35岁)说:“所幸研发成果良好,鱼儿都没有不良反应,我们觉得喂食新饲料的罗非鱼更健康口感更好,少了些土腥味。”
黑水虻幼虫进食中会自动排除厨余里的细菌和杂质,因此喂鱼儿的幼虫都干净安全,且获得新加坡食品局批准。而且黑水虻从卵孵化成幼虫只需10至15天,相对其他食用昆虫如面包虫(三至六个月),生长周期更短。
天然鱼饲料成本低保品质 市场初步反应良好
如今试验期已结束,也是新加坡渔农协会会长的渔排主人郑明兴(52岁)告诉《联合早报》,市场初步反应令人鼓舞。
“第一批以黑水虻幼虫喂养的罗非鱼已推出市场,不少餐馆试吃后都和我们下单。希望接下来和Ento的合作会长久持续。”
他说明新饲料的诸多好处:“鱼饲料很烧钱,许多进口饲料多少有品质和保质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可持续、天然且最适合的鱼饲料,所以才找上Ento合作开发。”
他透露,目前显示成果不错,而且成本比进口鱼饲料低约两成。唯一要克服的是虫子海上定期配送和稳定供应等后勤问题。
“本地人对罗非鱼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淡水养殖、土腥味重、吃脏东西的便宜鱼,其实它是吃藻类等的素食鱼。”他期望有朝一日罗非鱼能成为海中的鸡肉,跃升为本地人餐桌上主要的鱼类食材。
此外,记者也有幸品尝渔排刚捕捞上岸的青口贝,和其他渔民早上收获的鲜虾。“大厨”就在奎笼上以简单的方式烹调,让大家能吃上海峡水产最纯粹的鲜味,享受海洋天然的馈赠及渔夫们辛劳的成果。
据罗介祥介绍,参加游船的访客将从船上观察奎笼和渔夫的捕捞动态,大部分的介绍讲解和品食活动都会在船上进行。
游船活动将从12月15日启动,满四人成行,收费每人150元。感兴趣者可上网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