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特需者美柔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15个月大时就接受了开胸手术,5岁又做了球囊扩张术。去年,她出现严重的肺动脉瓣反流和右心室扩张,必须再次动手术修复。这回,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用一种新型微创手术,使她术后康复大大加快。
美柔(Catherine Joan Devadason)患的是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即患者在出生时就有四种心脏缺陷,导致心脏结构异常,血液无法正常流入肺里。因为血氧不足,患此病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皮肤发蓝。
然而,由于美柔的肺动脉形状不规则且扩张至30毫米,超过一般瓣膜通常最大能达到的大约22毫米,因此她只剩下再次做开胸手术的选项。
开胸毕竟是大手术,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医疗团队决定让美柔尝试一种新型微创疗法,植入维纳斯P瓣膜(Venus P™ valve),以代替传统瓣膜。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计划主任、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符杰盛助理教授星期五(11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了这种新疗法。
他说,维纳斯P瓣膜直径最大可达34毫米,可植入到直径较大且结构不规则的肺动脉中。这可让更多面临类似复杂情况的患者避免开胸手术,大幅缩短康复时间,从数月减至一个星期左右。
“采用微创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需要接受开胸手术的次数,因为每一次开胸手术后都会形成纤维组织,使下一次手术的风险更高。”
国家心脏中心自2023年开始提供维纳斯P瓣膜的微创治疗。至今,包括美柔在内已有六名患者接受了这个手术。
美柔去年接受手术,术后几天便出院了,而且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恢复日常活动,包括她热爱的跳舞和烘焙等。
美柔也是唐氏综合征患者。她在妈妈陪同下受访时说,在接受微创手术前,她跳舞时会气喘吁吁,有时因为感觉呼吸困难还得坐下来休息。“我现在跳舞不再需要经常休息了,可以跳得更快,还可以去追赶巴士。 ”
国家心脏中心目前也同国家心脏研究所一起主导两项研究,要借助先进科技工具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脏病。
国家心脏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钟良副教授透露,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四维血流成像(4D flow imaging)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医疗团队,检测心脏劳损和心功能改变的早期迹象,从而更精准地确定治疗时机,并通过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钟良也是心血管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的联合主任和核心技术负责人。
国家心脏中心的符杰盛说,四维血流成像可将血液在肺动脉中的流动方式直观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瓣膜退化的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将可更好地帮助医生,确定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调整手术操作方式,最终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长期疗效。
